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霉菌毒素就有三百多种,其中少部分在自然条件下可引起动物及人中毒。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酶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展青霉素、橘青霉素、褶皱青霉素、黄绿青霉素、青霉酸、圆弧青霉偶氮酸、二氢雪腐 镰刀菌烯酮、F-2毒素等。
目前霉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如下几种:
一、 薄层层析法
TLC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TLC法样品前处理繁琐,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
二、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直是最重要的霉菌毒素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在比较普遍的霉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还是液相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法快速而准确,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专业检测机构获得科研和调查分析、监测使用,未能在企业及基层广泛推广使用,而且其结果的滞后效应大大降低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效果。
三、免疫化学检测法
免疫化学检测法主要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选择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出限,广泛用于各种抗原、半抗或抗体的测定,一般可分为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其中在饲料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可定量、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设备,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饲料厂、粮油/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进行原料或成品的检测以及工商质监部门现场检测。
该类方法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干扰小:抗体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很强,结构类似物、荧光物质、有色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很小。
3) 操作简便快捷:由于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和提取纯化过程,同时操作步骤也非常简便,测定时间也短。
4) 安全性高,污染少,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测定仪器,所用试剂也相对较少,特别是因为灵敏度高,毒素标准品的浓度可以很低,减少了对检测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和污染。
bio-equip.com
北京兰博泰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农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深专家,搭建的技术服务平台。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洁净动物房和良好的实验室,执行国际国内标准,为生命科学实验提供食品、药品安全评估、营养保健品功能评价、动物疫病诊断等技术服务。
目前,动物实验平台、病理实验平台、细胞实验平台、分子蛋白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技术平台配有动物专用移动微屏障饲养系统、生化检测仪、血球仪、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显微镜、冰冻切片机、蛋白纯化系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PCR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液相色谱仪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多功能酶标仪等实验仪器。公司技术团队时刻把握科研动态,在实验操作及实验方案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提供科研设计、报告解读与分析,病理切片读片、诊断、解读、分析,实验方法、步骤、实验过程记录、原始数据、图谱、表格、曲线、数据分析等整体实验服务。
平台宗旨:构建科研服务工匠平台,助力实现最大学术价值。
平台定位:以解决科研问题为目标,利用专业技术资源,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医学科研样本检测、合作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