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简称IPTG)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主要用于诱导表达系统中的基因表达。
结构与化学性质- 化学名称: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
- 分子式:C9H18O5S
- 分子量:238.30 g/mol
- 结构:IPTG是一种硫代糖苷,其结构中硫原子取代了半乳糖苷中的氧原子。
生物学作用IPTG主要用于诱导大肠杆菌中的乳糖操纵子系统,特别是用于诱导表达载体中的lacI基因控制的启动子。其作用机制如下:
1. 诱导作用:IPTG与lac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使其失活,从而解除对lac启动子的抑制,使得下游基因得以表达。
2. 稳定性:与乳糖不同,IPTG不会被细菌代谢,因此可以持续诱导基因表达。
应用- 基因表达诱导: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IPTG常用于诱导表达载体中的目标基因,特别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
- 研究工具:IPTG也被用于研究乳糖操纵子和其他依赖于lacI阻遏蛋白的基因调控系统。
使用注意事项- 浓度:IPTG的使用浓度通常在0.1-1 mM之间,具体浓度取决于实验需求和表达系统的特性。
- 储存:IPTG应储存在-20°C,避免反复冻融,以保持其活性。
IPTG诱导原理:
首先:
E.coli的乳糖操纵子(元)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渗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序列P及一个调节 基因I。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元)受阻遏而处于关闭状态。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 活蛋白(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表达。
其次:
在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元)处于阻遏状态。此时,I序列在PI启动序列操纵下表达的Lac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启动。当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元)即可被诱导。在这个操纵子(元)体系中,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乳糖进入细胞,经β-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异乳糖。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象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离、发生转录。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作用与异乳糖相同,是一 种作用极强的诱导剂,不被细菌代谢而十分稳定,因此被实验室广泛应用。
总结IPTG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的诱导。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