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癌症,可分为四种亚型: 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阳性,基底样型 (也称为三阴性乳腺癌)[1][2]。
表 1. 乳腺癌分型[1][2]。
知识小链接:
基因突变:早期乳腺癌细胞中突变和扩增频率最高的基因是 TP53 (41%)、PIK3CA (30%)、MYC (20%)、PTEN (16%)、CCND1 (16%)、ERBB2 (13%)、FGFR1 (11%) 和 GATA3 (10%)。在 Luminal A 型中,具有较高的 PIK3CA 突变率 (49%),在基底样型中有较高的 TP53 突变率 (84%)。
免疫微环境:在癌变早期,免疫微环境通过活化的 CD8+ 和 CD4+ T 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一旦肿瘤具有侵袭性,包括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因子在内的微环境就会促进肿瘤生长。
乳腺癌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移植瘤模型 (CDX 和 PDX 模型)、诱导模型 (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法) 和基因工程模型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模型)[3]。
▐ 移植瘤模型[4]移植瘤模型可分为细胞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 (Cell Derived Xenograft, CDX) 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 (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PDX)。CDX 和 PDX 模型可以通过皮下或原位注射来建立。皮下注射模型便于监测肿瘤生长,原位注射模型适用于研究肿瘤转移。PDX 模型能够模拟患者肿瘤的组织学、基因组特征和异质性,并预测药物反应。
图 1. 移植性乳腺癌动物模型[3]。
A:同种异体乳腺癌动物模型:将小鼠或大鼠来源的乳腺肿瘤细胞移植到相同遗传背景动物体内。B:细胞系来源的异种移植乳腺癌动物模型:将人来源的乳腺癌细胞系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C:乳腺癌 PDX 模型:将人类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小 M 为大家整理了乳腺癌 CDX、PDX 小鼠模型的汇总,有需要的小伙伴自行收藏喔~
表 2. 乳腺癌 CDX、PDX 小鼠模型的汇总[4]。
1
PDX 建模方法
▐ PDX 模型[5](供参考):2
CDX 建模方法
▐ CDX 模型[6](供参考):(2) 在 37 ℃,加湿,5 % CO2 培养箱中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
(3) 用冷 PBS 收集培养的癌细胞,快速将细胞悬浮于冰冷的 Matrigel 中。
(4) 给小鼠接种 100 μL 乳腺癌细胞。其中,MDA-MB-468 或 MDA-MB-453 的细胞悬液密度可分别参考 5 × 106/100 μL,1 × 106/100 μL。
(5) 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L) 和宽度 (W),记录肿瘤生长,每周三次。肿瘤体积 (TV,mm3) 计算公式为 TV = 0.5 × L × W2。
DMBA 诱导模型[7]:
(1) 准备 55 日龄雌性 Charles foster 大鼠,体重 (150 ± 10 g)。
(2) 新鲜制备剂量为 20 mg/mL 的 DMBA,并通过口服灌胃法给药。
(3) 从给予 DMBA 后第 4 周开始每周触诊大鼠,以检查肿瘤大小。
(4) 第 16 周会出现肿瘤,DMBA 给药后第 18 周,所有大鼠均会出现肿瘤。
基因工程模型可分为转基因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
基因敲除模型:肿瘤抑制基因 (如 p53、BRCA1/2 和 pTEN) 的敲除 (通过使用 Cre/loxP 重组酶系统以及 MMTV-Cre/WAP-Cre 工具小鼠来实现) 也可用于建立乳腺癌模型。例如,乳腺特异性 p53 敲除小鼠在 10 周后显示自发肿瘤,在 15-20 周后肿瘤会快速发展。
今天给大家盘点了乳腺癌的分型、发生机制和不同的造模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造模方式。更多分子实验、细胞实验、组织切片实验、造模实验的 protocol 请移步 MCE 官网 Protocol 专题页面 ~
DMBA 致癌剂,诱导肿瘤形成。 |
MNU 致癌剂,诱变剂和致畸剂,诱导肿瘤形成。 |
基质胶 肿瘤模型构建。 |
Estradiol 类固醇激素,可用于癌症研究。 |
PBS Buffer (1×) 缓冲液,可用于细胞清洗、细胞稀释等。 |
[1] Harbeck N, et al. Breast cancer. Lancet. 2017 Mar 18;389(10074):1134-1150.
[2] Harbeck N, et al. Breast cancer. Nat Rev Dis Primers. 2019 Sep 23;5(1):66.
[3] Zeng L, et al. Breast cancer animal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Zool Res. 2020 Sep 18;41(5):477-494.
[4] Park MK, et al. Mouse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in preclinical research. Lab Anim Res. 2018 Dec;34(4):160-165.
[5] Yu J, et al. Establishing and characterizing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using pre-chemotherapy percutaneous biopsy and post-chemotherapy surgical samples from a prospective neoadjuvant breast cancer study. Breast Cancer Res. 2017 Dec 6;19(1):130.
[6] Cavaliere A, et al. Development of [89Zr]ZrDFO-amivantamab bispecific to EGFR and c-MET for PET imaging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21 Feb;48(2):383-394.
[7] Akhouri V,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egle marmelos fruit extract against DMBA induced breast cancer in rats. Sci Rep. 2020 Oct 22;10(1):1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