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鲎试验法在药物内毒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鲎试验法在药物内毒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浏览次数:34 发布日期:2025-2-18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在药物质量控制中,内毒素含量的检测至关重要。鲎试验法(LT法)在检测药物内毒素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

美国FDA已将LT法确定为法定的药物内毒素检测方法。当应用鲎试剂进行检测时,其敏感性不得低于0.2EU/mL,并且要充分考虑药物中内毒素的耐受限量(Tolerance limit),这个限量等于每mg或每ml产物中内毒素的允许量。

对于药物的内毒素检测,如果一种药品未通过LT法检测,即便通过了RT法(家兔热原试验,Rabbit pyrogen test),除RT法由官方进行的情况外,这种药物也不能出厂。

某些药物,特别是那些已知有抑制或增强LT反应的药物,必须进行抑制/增强试验。

鲎试验法在药物内毒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探究.jpg

一、抗生素内毒素含量的LT法检测
1、多数抗生素适用LT法
应用LT法检测抗生素中内毒素的含量是非常适宜的。大多数常用的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乳酸盐红霉素等并不抑制LT反应,所以可以直接采用LT法进行测定。

2、部分抗生素需特殊处理
然而,有一些抗生素溶液能抑制LT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抑制试验。具体做法是用足量的无热原水进行稀释,直至达到该抗生素不能抑制LT凝胶作用的最高浓度后再进行试验。由于这些抗生素可能抑制LT反应,所以采用的鲎试剂的敏感度必须等于或超过药典规定的热原试验的敏感度。

在能抑制LT反应的药物中,青霉素类药物较为典型。其抑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一种观点认为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所含的酶起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青霉素对LT凝胶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它们的血清蛋白结合率有显著相关(p < 0.01)。例如BRL1071青霉素,其血清蛋白结合率最高,对LT反应的抑制作用也最强,仅需1.5mmol就能起抑制作用。盐酸四环素对LT反应也有抑制作用,原因是抗生素溶液pH过低(约4)。

值得注意的是,用LT法测定抗生素中内毒素含量比RT法敏感10 - 100倍。

二、抗肿瘤药物内毒素含量的LT法检测
1、内毒素污染的风险
肿瘤化学疗剂的副反应较多,有些与应用内毒素后的反应相似,所以其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内毒素污染造成的。例如,左旋门冬酰胺酶由大肠杆菌或欧氏(Erwinia)植病杆菌制备,由大肠杆菌制备的门冬酰胺酶每1000单位含内毒素超过1ng,由欧氏杆菌制备的酶中也发现有微量内毒素;博莱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药品也存在少量内毒素,一般为0.1 - 5ng/ml。

2、 LT法的适用性
因为有些抗肿瘤药有细胞毒性,不宜采用RT法,所以LT法用于抗肿瘤药物中内毒素的检测是可行且适宜的。在实际操作中,试管法仍然是最实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鲎试验法(LT法)在药物内毒素检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常见抗生素还是抗肿瘤药物,都需要依据其特性准确运用LT法来确保药物内毒素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