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鲎试剂使用指南之正确操作与质量把控

鲎试剂使用指南之正确操作与质量把控

浏览次数:233 发布日期:2025-2-12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鲎试剂作为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关键工具,其正确使用和质量把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所使用鲎试剂的质量是首要任务。鲎试剂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灵敏度、自凝时间与成胶状态三个关键方面。优质的鲎试剂应具备稳定的灵敏度,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能够始终如一地准确衡量细菌内毒素的含量;自凝时间不低于24小时,这意味着它在正常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自行凝集的情况,保证了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反应后能形成坚实凝胶,将成胶安瓿翻转180°而不会被破坏,这一特性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清晰可辨。而质量稍差的鲎试剂,存放一段时间后(如半年),其灵敏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就如同标尺的刻度出现了偏差,导致测定结果所反映的供试品中内毒素的允许限值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对样品质量的准确判断。因此,在选择鲎试剂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国家颁发的批准文号、质量稳定的产品,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坚实基础。

对鲎试剂灵敏度进行监测性复核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质量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鲎试剂,其性能也可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值与标示值往往不一致。而鲎试剂的复核值对检测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就像射击时瞄准镜的校准偏差会直接导致射击偏离目标一样。每使用新批号鲎试剂时,都应复核其灵敏度,对留样鲎试剂自生产之日起,每6个月进行一次灵敏度检测,确保其在有效期内符合规定。研究表明,在符合标准规定及适当的贮存条件下,3年内鲎试剂的灵敏度变化不大,是相对稳定的,这也为适当延长其有效期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鲎试剂灵敏度的监测性复核,能够及时发现试剂性能的变化,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鲎试剂,避免资源浪费。

在使用过程中,正确操作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与顺序,犹如精心编排一场舞蹈,每一个动作都至关重要。实验室要求洁净、无尘埃流通,检验人员也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在整个使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比如空气的流动、人员的口沫、汗液等都可能带来干扰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鲎试剂开启、溶解和配制时,应尽量避免将安瓿外瓶壁脏物、瓶壁碎片、砂轮锯屑等异物混入鲎试剂中,防止鲎试剂受到外部损伤,进而影响其性能。
 

鲎试剂

鲎试剂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用力振摇会产生气泡,而这些气泡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除,会干扰检测的准确性,所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轻拿轻放,避免因过分震动而引起误差。量取和加样反应物时,一定要加到试管底部接近鲎试液而不接触鲎试液的管壁处,确保试剂充分反应,减少误差。生成凝胶的最适pH值为6-8,对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5%,10%)等注射液,因其自身性质稳定,不需考虑供试液的pH值;而检查其他制剂时,尤其是一些本身缓冲能力较强或偏酸、碱的供试品,应充分考虑供试品的pH值,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检测环境的适宜性。

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当鲎试剂一加入内毒素及样品混合液中时,反应便立即开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但保温时间的增长,虽然会提高鲎试剂的灵敏度,却也增加了假阳性的发生概率,导致较大误差。

因此,要密切注意控制温度的变化和保温时间,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每次检验完毕,应及时将玻璃器具充分清洗后于250℃干热灭菌处理,待烤箱温度升至设定的温度后开始计时,干烤至少1小时,以保证实验器具的洁净,避免残留杂质对后续检测造成干扰。对于塑料、橡胶等不耐热器材,可用30%双氧水浸泡4小时,用无热原水冲洗,70℃干燥备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