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微量转录组测序揭示槟榔碱、咖啡因和尼古丁对神经系统转录水平的作用

微量转录组测序揭示槟榔碱、咖啡因和尼古丁对神经系统转录水平的作用

浏览次数:292 发布日期:2025-1-1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槟榔、咖啡和烟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槟榔碱(arecoline)、咖啡因(caffeine)和尼古丁(nicotine),这些物质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但目前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有限,尤其是它们对神经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尚不清楚。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是奖赏回路中的一个关键区域,在调节奖赏、愉悦和动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对药物刺激的反应中显著参与。尼古丁通过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影响奖赏和动机路径,咖啡因通过多种机制增强多巴胺活性,而槟榔碱作为一种强效的毒蕈碱激动剂,能迅速穿过血脑屏障,引发一系列副交感神经系统效应。尽管这三种物质都被认为具有神经刺激作用,但它们对神经系统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成瘾潜力仍不明确。

近日,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周非凡教授团队研究了槟榔碱、咖啡因和尼古丁三种精神活性物质对小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转录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行为实验比较其作用。研究使用微量RNA测序(Smart-seq2/scRNA-seq)技术分析基因表达,并结合行为测试和神经免疫组化方法,从转录和行为层面探讨这些物质的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ecoline, caffeine, and nicotine on transcription level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of mice”为题发表在《Genomics》期刊。

 

研究方法
1. 动物模型:使用6-8周龄的C57BL/6J小鼠,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槟榔碱(0.5 mg/kg)、咖啡因(10 mg/kg)、尼古丁(0.5 m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2. RNA-seq测序: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完成后,提取小鼠NAc组织,进行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分析。
3. 行为测试:包括旷场试验和CPP测试,评估小鼠的活动性和对药物的偏爱。
4.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ΔFosB在NAc的表达,作为成瘾标记。

结果图形
(1)基因表达和生物过程变化

 

图1:NA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

 
A.   NAc样本的基因组reads分布;
B.   NAc中的DEGs数量;
C.   DEGs的维恩分析;
D.   三组中31个共有DEGs的热图;
E-G. 槟榔碱(E)、咖啡因(F)和尼古丁(G)组的前20个GO生物学过程;
H.   Syn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
 
(2)与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相关的通路变化
图2: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富集分析。
 
A.    KEGG二级分类注释的条形图;
B.    与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相关的DEGs的维恩分析;
C-E.  槟榔碱(C)、咖啡因(D)和尼古丁(E)组中富集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通路;
F.    三组中可卡因成瘾通路的DEGs维恩分析。

(3)与神经递质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图3:与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通路相关的DEGs互作分析。
 
A-C.  槟榔碱(A)、咖啡因(B)和尼古丁(C)组中DEGs互作网络图;
D-F.  槟榔碱(D)、咖啡因(E)和尼古丁(F)组中DEGs火山图;
G.    神经递质相关基因热图(橙色:上调,紫色:下调,*P < 0.05 且 |log2FC| > 1)。
 
(4)不同精神活性物质对小鼠行为和ΔFosB的影响

图4:行为和免疫荧光变化特征。

 
A.   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方案;
B.   CPP得分(后测减去前测;测试时长,1200秒;n=9-12);
C-E.  旷场试验中的总距离(C)、活动次数(D)和活跃时间(E);
F.    伏隔核(NAc)位置示意图;
G.   CPP后测后,用ΔFosB染色的小鼠NAc脑切片的代表性图像(红色:ΔFosB;蓝色:DAPI);
H.   通过ΔFosB+荧光定量检测NAc中ΔFosB+细胞数量(n=4)。
 
易小结
本研究通过微量转录组测序(Smart-seq2)分析等揭示了槟榔碱、咖啡因和尼古丁均能影响小鼠NAc的基因表达,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对神经系统的潜在成瘾性存在差异。尼古丁对神经系统和物质依赖相关功能影响最为显著,而槟榔碱的影响最小。咖啡因和尼古丁在调节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作用,这可能是它们成瘾潜力较高的原因。行为测试结果支持尼古丁具有较高的成瘾潜力,而槟榔碱和咖啡因的成瘾潜力相对较低。

研究亮点
  • 全面的转录组分析:首次使用微量转录组Smart-seq2技术全面比较了槟榔碱、咖啡因和尼古丁对小鼠NAc转录水平的影响。
  • 揭示神经机制差异:明确了三种精神活性物质在影响神经系统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尤其是它们对突触功能和物质依赖相关通路的不同影响。
  • 行为学证据:通过行为测试提供了尼古丁具有奖励效应的直接证据,而槟榔碱和咖啡因则未显示出类似效应。
  • 成瘾标记物分析: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了ΔFosB表达,为评估这些物质的成瘾潜力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证据。

参考文献:
Huang S, Wang X, Zhou F. 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ecoline, caffeine, and nicotine on transcription level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of mice. Genomics. 2025 Jan 4;117(2):110986. pii: S0888-7543(25)00002-3. doi: 10.1016/j.ygeno.2025.110986. PubMed PMID: 39761763.
来源:深圳市易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755-28317900
E-mail:wuhuanhuan@e-gene.cn

标签: 微量转录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