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LBP的介绍之LPS信号的“放大器”及其在天然免疫中的多重作用

LBP的介绍之LPS信号的“放大器”及其在天然免疫中的多重作用

浏览次数:735 发布日期:2024-6-25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从革兰阴性细菌释放出来后由于其两性结构常以聚合物形式存在。宿主细胞对聚合物不易识别。研究表明,宿主体内LBP(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脂多糖结合蛋白)与LPS聚合物具有高亲和力,LPS进入体内后,首先与之结合,并在LBP的作用下可使LPS聚合物转换为单体(图7-2),同时,LBP具有脂质转移作用,进而将LPS单体转递给血液内或细胞膜上其他模式识别分子,如高密度脂蛋白(HDL)、sCD14 或mCD14,从而使天然免疫系统更易识别和结合LPS,其中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促进LPS与sCD14或mCD14结合,显著降低LPS激活细胞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因而增强LPS对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
 


研究证实,LPS,尤其是低剂量LPS对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的激活作用均依赖于LBP的参与,使细胞对LPS的敏感性提高数百倍至数千倍,使LPS在nmol/L水平即可发挥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5%正常人血清或胎牛血清存在时,≥10 pg/ml LPS(E. coli O113)就足够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释放细胞因子,并在100pg/ml LPS时达峰值。如将血清经56℃,30min预处理,使血清内大部分LBP活性丢失,细胞对LPS刺激的敏感性则明显降低,这时需300pg/ml LPS才能刺激PBMC产生细胞因子。抗LBP抗体或采用免疫沉淀去除血清中LBP,均可阻断LPS依赖血清激活PBMC的作用。用重组LBP(rLBP)替换血清时,LPS的刺激作用与血清存在时相同,且与rLBP呈剂量依赖性。

LPS对组织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也需要血清LBP的协同作用。有LBP或血清存在时,0.1ng/ml S型或R型LPS即可刺激腹腔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且与LBP呈剂量依赖性。无血清或LBP存在时,100ng/ml LPS才能刺激细胞分泌TNFα。说明LBP可使巨噬细胞对LPS的敏感性提高1000倍。

Northern斑点分析显示,LBP存在时,LPS可迅速增加细胞内TNFα、II-1β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延长mRNA的半衰期。说明LBP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节LPS的细胞反应。LBP在LPS激活中性粒细胞(PMN)中也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如无LBP存在时,诱导PMN呼吸暴发需要高浓度LPS和较长孵育时间,有LBP存在时,低浓度LPS(<10ng/ml)就可激活PMN,使其O₂-产生增多,并且在30min内就足以使全部 PMN激活。
 

LBP:LPS信号的“放大器”及其在天然免疫中的多重作用

LPS诱导PMN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也需要血清LBP的参与,有LBP存在时,低浓度LPS就可使PMN表面CR3活性显著增加,并在1ng /ml LPS时达到半数最大反应,其作用较无LBP时提高100倍以上。LBP对介导LPS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作用均与细胞表面mCD14有关,因为抗CD14抗体(MY4,3C10)预处理,可完全抑制LPS依赖血清或LBP的激活作用。

此外,血管内皮细胞虽不表达CD14 分子,但LBP存在时,LPS对内皮细胞的激活作用被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低浓度LPS时,这主要因为LBP也能促进LPS与sCD14的结合,进而增强sCD14 的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LBP是增敏LPS信号的“放大器”,在后动炎症反应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LPS依赖CD14和LBP作用的浓度可高达100ng/ml。大于100ng/ml时,LPS的结合是CD14/LBP非依赖性的。CD14/LBP依赖性结合呈剂量依赖性、饱和性。抗CD14单克隆抗体(MY4)或非标记LPS能竞争其结合。

此外,LBP在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除促进LPS与CD14结合外,同时也可将LPS传递给血液中的HDL,后者具有中和LPS的作用。LPS侵入体内后,LBP以何种作用为主,这决定着宿主对LPS的反应。有研究显示,LPS/LBP复合物首先主要与CD14 结合,提示LPS首先被天然免疫细胞识别,并启动细胞反应,随后LPS被HDL中和可能与机体防止其过度激活免疫系统,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有关。

由于LBP是天然免疫细胞识别LPS的重要辅助因子,因而在调理细胞吞噬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LBP能促进肺泡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并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利用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C,PIPLC)处理肺泡巨噬细胞只能部分降低LBP介导的促进吞噬作用,说明LBP调理的吞噬作用与CD14无明显的关系。

另有研究显示,LBP调理的吞噬作用也不依赖于CR3和Fc受体。LBP有可能通过巨噬细胞表面的SR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但有研究显示,LBP缺陷小鼠清除循环内LPS的作用与野生型相同。

进一步研究显示,LBP对革兰阳性细菌及其外毒素介导的细胞反应无明显影响,说明LBP为LPS的特异性调节分子。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