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研究发现HCC术后复发(患者预后不佳)和HBV再活动有明确关系。HBV引起的原发性肝癌HCC恶性程度较高,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但HBV相关性HCC术后患者长期预后仍然不佳,接受肝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高达50%,5年复发率高达65%,由于NAs选药不当及患者个体差异,应答不佳和耐药是目前抗病毒治疗存在的主要难题。
HCC患者治疗前后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监测耐药情况成为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减少无效治疗的关键。
本文主要讲述了将204例HBV相关的HCC术后患者分为预存耐药组、NAs不耐药组和未使用NAs组,研究了HBV相关性HCC术后患者在使用NAs前是否存在预存耐药、预存耐药对其预后是否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解读。
本篇文章中204例HBV相关性HCC术后患者,39例存在预存耐药,预存耐药率高达19.12%。耐药位点主要集中在L180M、A181T/V、M204V/I、N236T等。在实验结束时,耐药位点的分布出现了明显变化,耐药情况更严峻,更多的患者出现一种药物以上耐药,5名患者出现了及LAM+LdT+ETV+FTC耐药相关位点。
ETV作为强效抑制病毒、高耐药屏障的药物,因LAM与ETV存在交叉耐药位点,在HCC患者术后的抗病毒治疗中,仍然存在NAs耐药。
39例预存耐药患者中,21例预存耐药组患者因用药不当,在试验结束时出现并发症或在试验结束前死亡。8例患者治疗时选药不当,实验结束时合并肿瘤复发,肝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另外4名患者同样未合理用药,虽未严重并发症,但病程控制差,84.62%的(33/39)药物选用不当患者出现的死亡和并发症令人惋惜。
仅有6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避开耐药药物,病程控制良好无并发症。
临床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耐药检测对预后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预存耐药组与NAs不耐药组、未使用NAs组相比,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生存率均较差。预存耐药组患者的AST中位数、Child—Pugh分数中位数较NAs不耐药组、未使用NAs组明显升高。
在病毒控制方面,预存耐药组患者HBV DNA的分布范围及HBsAg滴度中位数高于其他两组;预存耐药组患者的总生存月份中位数、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NAs不耐药组、未使用NAs组均显著缩短。
因此,在术前肿瘤情况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出现NAs预存耐药的患者因抗病毒药物选用不恰当,导致其肝功能、病毒控制较NAs不耐药、未使用NAs的患者差,尤其是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其他两组患者明显缩短,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结论:对于HBV相关性HCC术后的患者来说,临床医生治疗前后未进行耐药监测,不恰当的选用NAs,可导致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这不但增加了疾病进展、发生暴发性肝炎、肝衰竭的风险,而且加大了后续治疗的难度,更是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以及生存期。
故对于HBV相关性HCC术后的患者来说,在NAs治疗之前检测耐药位点,长期抗病毒治疗时避免选用该类药物,避免多重耐药的产生、减少无效治疗,极大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作者在对这204例的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情况分析之后,认为HBV相关性HCC术后患者NAs治疗前的预存耐药检测必不可少。
Ps:以上内容仅代表本篇解读文章的观点。
参考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对核苷(酸)类似物预存耐药变异的研究》,孙静怡,贾蓓,黄文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重庆市传染病寄生虫病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
文章通讯作者
贾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5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费城Wista Institute免疫学实验室学习腺病毒载体和疫苗开发技术。
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及美国Wistar研究所深造。擅长各种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发热,腹泻,各类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的诊治有较丰富经验。
现主持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论著数部。曾获“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及“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乙肝病毒耐药和分型检测(Sanger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