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立克次体病,一种被长期忽视的传染病
浏览次数:357 发布日期:2025-1-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12岁女孩重症脑膜脑炎,检出“猫立克次体”
患者,女,12岁。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家长起初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和昏迷,嘴角还流出淡红色的口水,被送往当地市医院。经一系列检查后,怀疑是重症脑膜脑炎,转入ICU进行监测治疗,抽取脑脊液送检,检测结果为猫立克次体感染。
猫立克次体是一种新兴病原体,归类于斑点热群,同时具有斑疹伤寒群的特点,包括高热、肌痛和皮疹,并伴有涉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猫蚤是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故也被称为蚤传斑点热。
猫立克次体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表明了其高度的潜在公共卫生威胁。但大部分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这是导致其发病率被低估并被忽视的一个原因。
什么是猫立克次体病?
猫立克次体于1990年首次在成年猫蚤的肠上皮细胞中发现,之后还在其他节肢动物中检测到,并且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根据其生物学性质归类于斑点热群。
猫蚤是
猫立克次体的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猫立克次体病便是由猫蚤或其他节肢动物叮咬随唾液传播给人类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后会出现与鼠型斑疹伤寒相似的临床症状,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流行,因此也被称为加州假斑疹伤寒。
猫立克次体感染可能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严重
脑炎。
猫立克次体感染的症状:
猫立克次体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高热(39-40 ℃)、头痛、肌痛,皮疹及焦痂,通常也会出现咳嗽、肺水肿、肺炎、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呼吸及消化系统症状。大部分
猫立克次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严重者会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脑炎、脑膜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猫立克次体检测方法:
目前,
间接免疫荧光法仍是血清学诊断
猫立克次体感染的“金标准”,尽管人类血清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的抗体之间存在较大的交叉反应性,但由于它的快速性和易操作性,仍然被广泛使用。
美国FULLER公司生产的
蚤传斑疹伤寒抗体检测试剂盒(MIF),可同时半定量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
猫立克次体。使用Alexafluor 488绿色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可表现出良好的信号强度。实验操作简单,耗时较短,大约1.5h即可获得结果。
结语:
猫立克次体感染一般较为温和,容易被忽视,由其导致的脑炎与病毒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易被误诊,因此,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进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血清学检测方法普遍应用于
猫立克次体的检测及研究中,
间接免疫荧光法便是最常用的一种,IFA检测试剂盒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辅助工具应用于
立克次体的研究领域中。
科润达生物可以提供多种
立克次体检测试剂盒以及科研代测和上门技术指导服务。欢迎您致电400-9600529垂询或访问我司官网(http://www.kerunda.com.cn),无论您是亲自下单还是咨询技术问题,我们将真诚为您服务。
参考文献:
- [1]屠宇平, and 杨小平. "猫立克次体——新出现的全球人类健康威胁." 疾病监测 23.12(2008):1.
- Brown LD, Macaluso KR. Rickettsia felis, an Emerging Flea-Borne Rickettsiosis. Curr Trop Med Rep. 2016;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