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斑点热,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

斑点热,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

浏览次数:316 发布日期:2024-12-13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一个病例:
患者,女,58岁,农民,因发热、皮疹、肌痛5天入院就诊。患者数天前前往日本旅游,进行了露营和其他户外活动,在症状出现前一周其右脚踝不慎被蜱叮咬。最初患者四肢出现淡红色斑疹,并发展为累及躯干的瘀点性丘疹。经检查,患者体温为39.3℃,躯干、手臂、褪、手掌及脚掌都有瘀点,右脚踝内侧有焦痂。经进一步评估和监测后诊断为日本斑点热。

斑点热:
立克次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其致病成员主要分为斑点热群和斑疹伤寒群两类。斑点热则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组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多以蜱虫为传播媒介,其分布也仅限于特定蜱虫的地理区域。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种类较多,导致的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从轻微到危及生命不等。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斑点热病原体的储存宿主为蜱虫,人是其偶然宿主,主要通过蜱虫叮咬感染。立克次体通过蜱虫叮咬过程中产生的唾液产物或通过在伤口、黏膜表面感染其粪便以及通过吸入人体进行感染,感染最初发生在血管内皮细胞中。
斑点热患者早期的基本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肌痛、萎靡不适、呕吐厌食、皮疹及焦痂,随着血管感染和损伤的进展,皮肤病变也发明显,病程也逐渐加重。由于感染的立克次体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也不同,受累的器官系统也不同,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炎和脑膜炎。
 
(图源:Robinson MT, Satjanadumrong J, Hughes T, Stenos J, Blacksell SD. Diagnosis of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infections: the Asian perspective.)
 
人主要感染的斑点热类型:
 
 
病原体 疾病 分布区域
立氏立克次体 落基山斑点热 西半球
康氏立克次体 纽扣热 地中海沿岸
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昆士兰热 澳大利亚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北亚热 西伯利亚、中国
日本立克次体 日本斑点热 日本、韩国
小株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痘 美国
如上表所示,我国以北亚热为主,除了东北地区,近年来我国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湖北省等地区也陆续发现其他斑点热类型,如2021年在湖北省发现了首例日本斑点热。
 
斑点热检测试剂盒
斑点热等立克次体病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而较为常用的就是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IFA),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美国FULLER公司生产的立克次体IF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检测单种或两种立克次体,还可同时检测斑点热和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使用DyLight 488绿色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可表现出良好的信号强度。实验耗时较短,大约1.5h即可获得结果。
IFA需要荧光显微镜,该仪器通常比较昂贵且需要细心维护,在没有足够条件的情况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可用于筛查大批量样本,但只能给出定性结果,而无法提供如IFA的反应滴度结果。
 
结语:
斑点热早期具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极易被误诊或漏诊,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所以对立克次体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血清学检测方法普遍应用于立克次体的检测及研究中,间接免疫荧光法便是最常用的一种,IFA检测试剂盒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辅助工具应用于立克次体的研究领域中。
科润达生物可以提供多种立克次体检测试剂盒以及科研代测和上门技术指导服务。欢迎您致电400-9600529垂询或访问我司官网(http://www.kerunda.com.cn),无论您是亲自下单还是咨询技术问题,我们将真诚为您服务。
 
 
参考文献:
  • Robinson MT, Satjanadumrong J, Hughes T, Stenos J, Blacksell SD. Diagnosis of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infections: the Asian perspective.
 
 
来源: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755-26814430
E-mail:kerunda@163.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