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文献解读:围绕mTOR信号通路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调控的新机制

文献解读:围绕mTOR信号通路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调控的新机制

浏览次数:1359 发布日期:2023-1-19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疼痛。它的成因和发病机制都十分复杂,外伤、感染、中毒、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高志华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王跃团队在JCI INSIGHT在线发表题为“mTOR-neuropeptide Y signaling sensitizes nociceptors to drive neuropathic pain”的研究论文,围绕mTOR信号通路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
 

研究团队使用抗p-S6抗体(磷酸化S6蛋白——mTOR关键下游效应因子)和不同的标记物进行了免疫荧光分析,发现mTOR在大直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和脊髓小胶质细胞中优先激活。
 


为了进一步明确神经元或小胶质细胞中的mTO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团队将特定品系的小鼠进行杂交,分别选择性地敲除初级感觉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的mTOR基因,最后对小鼠进行痛觉过敏测试,结果显示,选择性地敲除DRG神经元中的mTOR基因,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而敲除小胶质细胞中的mTOR基因则没有什么显著作用。
 


在对DRG神经元内mTOR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中,研究团队通过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免疫学染色,发现损伤激活的mTOR能够促进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诱导NPY的产生。而产生的NPY主要作用于Y2受体(Y2R)以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疼痛的发生(因所选NPY,与Y2R一抗同为兔来源,研究团队选择TSA技术替代传统IF,应用Absin多重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abs50012,进行染色)。
 


综上所述,该研究证明了神经损伤诱导的DRG神经元内mTOR的异常活化促进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并揭示了mTOR通过促进NPY合成参与疼痛的新机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爱必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38015121
E-mail:info@absin.cn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