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荧光假单胞菌培养特征及风险

荧光假单胞菌培养特征及风险

浏览次数:1930 发布日期:2022-6-2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荧光假单胞菌培养特征:

  荧光假单胞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电镜观察其菌体呈杆状,对数生长期时大小一般为(0.7~0.8)μm×(2.3~2.8)μm,呈单个或成对排列,具有极生鞭毛,偶见无鞭毛无动力的菌株,运动活泼,不形成芽孢。DNA的G+C比例范围为59.4~61.3克分子%,生物型IV有最低值,生物型II有最高值。该菌能液化明胶,葡萄糖发酵、蔗糖发酵、乳糖发酵均为阳性,并且能以多种醇类物质作为碳源,不能利用乙醇、L-鼠李糖等。甲基红试验、柠檬酸盐发酵、接触酶反应均为阳性,水解淀粉、脂酶反应阴性,对青霉素有抗性,不产生绿脓菌素。

  具有分解纤维素、蛋白质和结合Fe3+的能力,但不能分解几丁质。有些菌株(生物型II,III和IV)能进行反硝化,生物型I和III在卵黄反应中为阳性,生物型I一般可分解脂肪,生物型II不解脂。营专性好氧生活,可在pH5.7和7%NaCl的环境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约25~30℃。大多数菌株在4℃或4℃以下生长,在41℃不生长。

  荧光假单胞菌在KMB固体培养基上于28℃下培养2d后,生长良好,菌落微隆起,砖红色,边缘呈波浪花纹向外扩展,表面较湿润稍凸起不透明,易用接种针挑起,与该菌属下其他种类的典型区别在于能产生水溶性的黄绿色素(青脓素),紫外线(366nm)斜光照射下可见黄绿色荧光。荧光假单胞菌在普通培养基、麦康凯、沙门和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均可生长。在PDA培养基上长势极弱或不生长,菌落深红色。

  微生物的良好生长需要培养基各组分浓度和比例合适,碳源和氮源对菌体的生长或蛋白的表达影响较大,浓度太低会造成营养缺乏,限制菌体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代谢产物的产量。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做了研究,对一些促生菌和生防菌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风险:

  荧光假单胞菌除了可以防治植物的病害之外,本身还是一种环境污染菌。在日常生活中,荧光假单胞菌是奶类、蛋类在低温保存条件下导致腐败变质的主要细菌之一。荧光假单胞菌对于人类是一种罕见的机会致病菌。在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血液及血制品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当病人输入了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后,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后果。

  由于现有的许多抗生素对荧光假单胞菌都不敏感,所以一旦感染此菌,病死率很高。荧光假单胞菌还可以使一些动物体发生病变,产生相应的症状。在植物体中,荧光假单胞菌可以协同一些病虫害加重对植物体的危害,如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在结合有毒的荧光假单胞菌时,能够促进黑松的致病率。荧光假单胞菌对动植物的危害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有利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的环境就对动植物的危害越大。

  随着接种冰核细菌的浓度增加,烟株的冻害程度逐渐加剧。假单胞菌属中除了荧光假单胞菌之外,其他的假单胞菌也能造成环境的污染。研究发现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还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
来源:智立中特(武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907174295
E-mail:1730571639@qq.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