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存储技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存储技术,它以生物体DNA“A”、“G”、“T”、“C” 4个化学基团,即核碱基,它们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组成信息编码,利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存储介质,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文本文档、图片和声音文件等数据,随后完整读取的技术。具有高效、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易获取且免维护的优点。
泓迅科技研究人员掌握和拥有第三代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能够大幅降低DNA合成的生产成本,邀您共同开发的DNA数字存储系统。我们将利用“A”、“G”、“T”、“C”这4个碱基“字母”,开发安全可靠的定制代码,然后根据该代码,精确、快速的大规模和高通量的合成DNA序列,应用于下一代的信息存储。
DNA存储优点:
· 体积小。一个碱基只有几个原子大小,人们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存储,整体的体积将大大领先于传统硬盘。
· 容量大。一个DNA片段就含有几何数量级的碱基对。1克DNA不到指尖上一滴露珠大小,但能够储存2.2PB的数据,相当于相当于大约300万张普通CD光盘 ;4.2万张50GB容量的蓝光光盘,或700个3TB的硬盘(差不多要151千克重)。
· 稳定性强。相比于其他需要低温、真空保存的存储介质,DNA可以在不苛刻的条件下保存上百年。得益于微流体技术的发展,合成、排列DNA成为了一项较为简单方便的工作。
· DNA存储技术作为数字存储媒介的显著优点之一是容量大。DNA分子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密集存储介质,1克DNA能够存储大约2.2PB字节,相当于大约300万张CD。
DNA存储技术进展:
2013年8月,阿根廷科学家费德里克·普拉达等成功将该国国歌旋律以人工基因编码形式植入某种细菌染色体中。
2013年1月,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的高德曼(Nick Goldman)博士及其团队将154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张照片、一个PDF版的科学论文,以及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26秒录音片段,存储在了一个几乎无法用肉眼看到的DNA片段里。
2012年8月,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研发团队已经可以做到通过新型的DNA概念技术将96bits的数据存储到DNA链条中,在这个技术当中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这样的碱基都拥有自己的二进制值,之后通过微流体芯片对基因序列进行合成处理,而这样的处理之后该序列的位置以及相关的数据都将会得到匹配。
合作内容:
· 编码序列设计
· 序列合成
· 信息验证
交付产品:
· 设计方案
· 合成芯片
· 数据分析报告
价格与周期:
bio-equip.com
苏州泓迅生物科技公司由多位具有多年行业技术研发、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创立。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过多家知名跨国生物企业的组建和运营,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产业化管理及营销经验和实力,团队累计具有近50年的合成生物学行业经验。目前公司开发的技术平台为合成生物学完善的DNA合成组合平台。依托我们独特的Syno®技术平台,我们高效地服务于新一代重组抗体库、基因组染色体的构建、水产品疾病诊断试剂以及DNA信息存储的技术开发等。
泓迅生物现已建立了从寡核苷酸、DNA片段到染色体基因组合成和构建的完整地合成生物学平台,并且掌握和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以芯片DNA合成为核心的高通量低成本的新一代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Syno®3.0。与此同时,我们以Syno®合成技术平台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和开发出先进的生物技术转化及应用平台-泓迅“GPS”平台,该平台依据生物学的基本法则-中心法则在基因型(genotype)、表型(phenotype)基础上引入了人工合成型(synotype),并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设计-创建-应用”,让我们更好地解读基因,让基因知识和应用更好地服务生活。
目前,泓迅已经与多家国际生物医药公司、知名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展开项目和技术合作。泓迅团队秉承“专注,努力,创新及责任”的企业精神,努力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行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