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基于离子色谱串联串联质谱的标准方法用于食品安全

基于离子色谱串联串联质谱的标准方法用于食品安全

浏览次数:643 发布日期:2024-10-17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不禁有人要问:确定是离子色谱串联质谱的标准吗,有没有弄错?
 

非常能够理解发出这样的疑问,毕竟离子色谱串联质谱的应用普遍性远比不上液相色谱串接质谱,更别说标准了。不过这是真的,据查这是食品安全领域迄今第一个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标准,所以虽然是一个团体标准,但不妨碍其里程碑的意义,为推动后续更多离子色谱质谱标准的发布具有很好的指引和示范意义,为很多分析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依据。该团标基于赛默飞ICS-6000高压离子色谱系统和TSQ Quantis Plus三重四极杆质谱完成。二者的联用在灵敏度方面超过了市场上其他品牌离子色谱加高端质谱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需要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简言之,世间化合物千千万万,性质各异。常规色谱质谱配合不同的保留分离手段和离子源,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化合物分析,但仍然有些目标物分析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离子型化合物、寡糖、有机酸、草甘膦、百草枯等强极性有机物。对于这些化合物分析,除了要求有较好的保留和分离,很多时候还要求较高的灵敏度和定性能力,而离子色谱和串联质谱强强联合互相补充,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利器。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进展如何?
 
其实,虽然国内相关的标准几寥寥无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早在2019年,公安部就发布过一个行业标准,是用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生物检材中的草甘膦。近几年在食品安全和环境领域,离子色谱串联质谱的标准也有正在进行中的。在国外,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则更早被应用到一些标准方法里,特别是EPA标准方法,FDA也有一个用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检测高氯酸盐的标准方法。查阅文献,不难发现,关于离子色谱质谱的文章是很多的,甚至是十多年前这项先进的技术就已经用于解决疑难问题了,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环境领域强极性农残、卤乙酸类和高氯酸盐分析,以及核苷酸、糖、有机酸等代谢物分析。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哪家强?
 
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国乒梦之队包揽了乒乓球项目所有金牌,单打时个人综合能力强而且全面,双打时强强联合,高度配合,归根结底是实力强大,根基牢固。同样的,作为一项联用技术,特别是离子色谱与质谱联用,赛默飞无疑是有实力和资格得金牌的:

传承并继续创新:1975年戴安公司成立,发布了第一台商品化的离子色谱仪,并且一直引领着世界离子色谱的发展,2011年戴安被赛默飞收购,随后在2012和2016分别推出了第一台集成式毛细管离子色谱仪和高压离子色谱仪。赛默飞离子色谱仪先进的电解再生膜抑制技术和淋洗液发生器技术是两大突破,此外还拥有出色的色谱柱技术、丰富的检测器类型和强大的软件。

赛默飞质谱技术传承于闻名遐迩的Finnigan和MAT,1967年成立以来,已经拥有50多年的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先后推出过世界第一台GC-MS、LC-MS、LC-MSMS、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Orbitrap、离子阱- Orbitrap、四极杆-Orbitrap、四极杆-离子阱-Orbitrap,去年和今年分别发布了新的质谱形态:Astral和Stellar。不断突破和创新,不断打破质谱仪器格局。

赛默飞离子色谱与质谱联用自然是强强联合,并且源于同一品牌和软件平台,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易用性和售后保障。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有哪些成熟的应用方案?
 
下面展示了部分主要的应用案例:
 
饮用水、乳品和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分析
 

 
草甘膦等阴离子强极性农残分析
 

 
百草枯等阳离子强极性农残
 

 
水中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单糖、双糖、寡糖、磷酸糖分离和鉴定
 


 
有机酸
 

 
核苷酸
 

 
结: 
 
今天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基于离子色谱串联串联质谱的标准方法,用于分析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苦于没有检测依据的分析工作者们,快来瞧一瞧,想想怎么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吧。另外,也向大家介绍了离子色谱串联质谱这项独特的技术和应用案例,如果日常工作中有遇到常规手段难以分析的化合物,不妨考虑试一下。
 
来源:赛默飞世尔科技(色谱与质谱)
联系电话:13386161207
E-mail:ping.shen2@thermofisher.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