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夫斯测试,这一在1988年首度提出的科学方法,被专门用来量化小鼠和大鼠的后爪在遭受辐射或红外热刺激后的热敏感度阈值。其核心目的在于评估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对于热痛的感知程度。这项测试已被广泛应用于探究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动物对疼痛刺激敏感性的变化或热痛反应恢复的研究中。
痛觉过敏,指的是个体对疼痛刺激反应过度敏感的状态。多项实验证明,许多经过临床验证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和GABA受体增强剂,能够延迟动物爪子在热刺激下敏感性的发作。同时,足底内角叉菜胶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能够加剧大鼠后爪的痛觉过敏,进而被应用于痛觉过敏的相关研究,比如探究吗啡对热痛觉过敏大鼠模型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有害的热刺激通过特定的玻璃装置,集中施加于后爪的足底表面。一旦动物因无法忍受热刺激而将爪子移开,设备会自动记录下这一缩爪的延迟时间,精确到0.1秒。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设定了20秒的截止延迟,以避免对动物组织造成损伤。
以下是实验的具体测试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房间进行行为评估,确保环境安静且没有噪音和振动的干扰,以减少动物的焦虑反应,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接着,将动物从饲养室转移到测试室,并让它们在新环境中适应一段时间,通常为30至60分钟。在此过程中,动物可能会表现出对新环境的好奇心,但随后会逐渐安静下来。
为了让动物更好地适应测试环境,建议将它们放回饲养室,并重复上述适应步骤至少两天。之后,再进行正式的哈格里夫斯测试。
在测试前,获取基线读数是非常关键的,这有助于实验者了解每只动物对热刺激的初始反应,并优化测试参数。
然后,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红外强度,并将红外发射器/探测器放置在容器上,确保其正对被测试的爪子中心。接下来,密切观察动物的爪子,直到它们因感受到热刺激而表现出退缩反应。一旦动物因热刺激而移动爪子,设备将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并停止计时。如果动物的爪子移动不是由热刺激引起的,则该次测试数据应被排除。
为确保动物的安全,如果动物在20秒内未能做出反应,应立即终止测试,避免潜在的伤害。
最后,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建议至少重复测试三次,并计算平均反应时间。测试结束后,小心地将动物放回饲养室,并对测试设备进行彻底清洁,以准备下一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