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传递窗通常的使用介绍

传递窗通常的使用介绍

浏览次数:1827 发布日期:2023-9-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什么是生物安全传递窗?通常用在哪里?
 

1、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传递窗的特点及基本构造
随着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逐步发展,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多,传递窗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针对传递窗相关国家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中的传递窗的结构承压能力、密闭性、消毒灭菌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传递窗的结构承压能力及密闭性应符合传递窗所在区域的要求, 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根据 JG/T 382-2012 传递窗行业标准的规定,按照使用功能分为基本型、净化型、消毒型、负压型、气密型。

根据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等级以及是否进行动物活体操作实验,选用具备合理功能的传递窗对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建造的BSL-3和ABSL-3实验室的传递窗一般为气密型(E1),同时具备消毒型(C1、C2),而BSL-4和ABSL-4实验室使用的传递窗一般为气密型(E2),同时具备消毒型(C1、C2)。

以BSL-4 和ABSL-4为例传递窗的基本构造及功能为:

(1)材质:可消毒传递窗门及内腔由厚度符合要求的316L不锈钢制造,其他部件可选2mm厚的304L不锈钢,预埋框可由304L或316L材质制造。
(2)气密舱体:内腔具备可消毒的功能,由厚度符合要求的316L不锈钢制造。采用箱体内部压力衰减法检测时,当箱体内部的压力达到-500Pa后,20min内负压的自然衰减小于250Pa。
(3)气密门:应有配套的机械和电子互锁。门 上可视窗采用防爆防火玻璃,材料厚度为5 mm以上。物品传递时,只有一侧门关闭时,另一侧门才能开启。门可选机械压紧式门或充气式气密门。
(4)可视窗:内腔整体成型,焊缝抛光,抛光度小于0.4μm,转角圆滑。
(5)紫外灯:温度在-10℃~+80℃均可;防腐蚀、防水;工作压力范围内不变形。
(6)机械和电子互锁:3个灭菌灯,可消毒传递窗三面齐平焊接。设定的消毒时间内可消毒传递 窗两侧的门均不能打开,设定时间自紫外灯开启开 始计时。
(7)预埋框:预埋框可由304L或316L材质制造, 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较高,建议选用316L不锈钢。
(8)熏蒸消毒单元:配置与国际高品质过氧化 氢气体发生器的标准接口,干气消毒。无需预留通 风系统,无腐蚀和冷凝。配置316L材质的密封阀门。

2、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时间
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对紫外线消毒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规定: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40℃,室内湿度应低于60%。室内应尽量保持干燥。并且保证紫外线灯管表面无尘埃,无油污。应每周用酒精布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紫外线空气消毒的照射时间通常设定为30min~60min,当采用紫外线照射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应增加照射时间,并确保物体两面均能受到照射。

2.2 照射强度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应大于180uW/cm3(253.7nm,距离1m处),新普通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大于90uW/cm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 70uW/cm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uW/cm,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因为紫外灯照射强度存在衰减作用,不能通过紫外灯是否发亮而判断其灭菌作用。

2.3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紫外灯的辐射输出有一定的影响,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温度通常在 22℃~26℃。研究表明,紫外线光源其紫外线输出最强时的温度约为 40℃,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紫外线的输出相对减少:而温度过高,辐射的紫外线因吸收增多,输出也减 少。灯管在4 ℃时输出强度只有27 ℃时的20%~30%;温度降低则细菌抵抗力增加,紫外线杀菌作用减弱,温度低于 0℃时则失去杀菌作用,影响消毒效果。因此,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人体及动物适宜温度,宜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左右。此时紫外灯的紫外线输出也适中。

2.4 环境湿度
与环境温度类似,环境湿度也是紫外灯辐射输出的影响因素之一。紫外线能够被空气中的水分子吸收,因此当环境湿度较大时,水分子吸收一部分紫外线,进而使其消毒效果降低。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为 24℃时,环境相对湿度为35%~85%时,紫外线灯辐射强度与空气含湿量成反比。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湿度要求为40%~70%。因此,根据人体及动物适宜湿度,宜将环境温度控制在40%。此时紫外灯的紫外线输出效果也相对较好。并且在湿度较高时应增加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

3、传递窗照射强度的验证方法
1)辐照强度测定:电压值使用220V,将紫外灯开启,测量位置应置于灯管下方1.5m。采用中心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强度对其辐照度值进行测定。
2)对于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线灯(30W),
其测量位置同样应置于灯管下方1.5m。当其辐照度值符合表6时应对其进行更换。
 


 

3)照射剂量:对于被消毒物体,其表面想要消毒彻底一定要满足灭菌所需要的照射剂量。如果照射剂量不足,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灭菌效果。
4)照射剂量计算:

 


可由照射剂量来计算出被消毒物体的消毒时间。

4、细菌及其芽孢和真菌杀灭效果的测定
1)菌液的制备(表2)


2)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培养后,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
3)将灭菌载体平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载体滴注定量菌悬液,涂匀,放37℃培养箱烘干备用。
4)将菌液置于16个玻片,并将其置于灭菌平皿内。将紫外灯开启,5min后对玻片进行照射。放置位置为灯管下方1.5m。在15min、30min、45min、60min时分别取出4个染菌玻片,并将其置于5ml洗脱液试管中,振荡80次。
5)经适当稀释后,取1ml洗脱液,作平板倾注,每个染菌玻片接种两个,细菌放30℃~35℃培养48h作活菌计数,真菌放入23℃~28℃培养72h作活菌计数。
6)阳性对照,将菌液置于4个玻片,并将其置入5ml洗脱液试管中,振荡数十次。不进行紫外灯照射,按步骤5对其进行培养。
7)计算杀灭率
8)判定标准: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合格。

5、打压检验要求
传递窗气密性要求,在传递窗腔体初始压力-500Pa条件下,采用压力衰减法进行气密性测试,20min内自然衰减的气压不低于-250PA。

参考文献
[1]洁净与空调技术CC&AC第三期  2019年9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卜云婷 邢国华 宋淑萍 魏 一 赵春晖 冯靖涵 李炜煜 吕士昆 史丽欣 佟海龙 吴新洲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传递窗的基本要求及性能分析》
[2]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理解与实施.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来源:上海杰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7562170
E-mail:118090973@qq.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