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扫描电镜下茶叶的真假“霉变”

扫描电镜下茶叶的真假“霉变”

浏览次数:927 发布日期:2023-3-20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茶叶因为具有兴奋大脑,保护心血管,促进新陈代谢,消脂减肥的优点而受到大众欢迎。很多人具有每天饮茶的习惯,相信爱茶人士也会存放多种茶叶。但是当茶叶保管不善受潮,就会开始发霉,生成白灰色的霉菌,这种现象就是“霉变”,那么“霉变”的茶叶还能喝吗?茶叶表面白色毛绒绒的物质也是“霉变”造成的吗?有些茶叶表面的“白霜”又是什么?

“霉变”的茶叶还能喝吗?
 
茶叶组织疏松多孔,具有毛细管作用,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据试验,把干燥的茶叶暴露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 7% 左右。如果茶叶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就会发生回潮现象,使茶叶干燥变成潮湿。当霉菌孢子在潮湿的茶叶表面开始萌芽生长,逐渐形成白灰色的霉菌的菌丝,看来像细细毛发,闻起来有明显霉味,这就是茶叶“霉变”。霉变的茶叶,手摸是发软的,白色霉菌用手轻轻一搓就没有了。
 

霉变的茶叶

霉变的茶叶和霉变的食物一样,含有大量的绿霉菌、黄曲霉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分为 1 类致癌物,它是一种极具毒性的剧毒物质)等对人身体有毒害的物质。其中黄曲霉耐高温,其危害在于破坏人和动物的肝组织,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不管什么类型的茶叶,一旦发霉,不能泡茶饮用。

当茶叶上可以用肉眼观察到霉菌时,说明霉变现象已经很严重了,我们利用飞纳电镜 Phenom Pro 观察了未霉变和霉变后的茶叶。将样品干燥后进行喷金,然后放入电镜进行观察。



未霉变茶叶叶片表面在 SEM 下的状态

未发生霉变的茶叶,我们可以看到叶片表面有很多气孔,有些处于张开状态,表面没有看到微生物附着。

 
 
霉变后的霉菌 SEM 图

霉变后的茶叶表面覆盖了大量的菌丝,在细长的菌丝上面附着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只有 4 微米左右大小,一旦这些孢子成熟后,很容易扩散到周围物体上,继续引起新的霉变。因此对于已经霉变的茶叶,建议直接丢弃,以免污染其他茶叶及食品。由此可见茶叶存储比较关键,从理论上讲,储藏保管茶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干燥(含水量在 6% 以下,3%-4% 最佳)、冷藏(最好是 0℃)、无氧(抽成真空或充氮处理)以及避光。

茶叶表面白色毛绒绒的东西也是霉变造成的吗?


绿茶表面的茶毫

当然,茶叶表面毛绒绒的东西不一定是霉菌,也可能是茶毫。很多茶都有茶毫,特别是绿茶红茶,比如毛尖等。茶毫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主要分布在芽尖上。一般情况下,茶叶的嫩度越高,其茶毫也就越多,有些比较嫩的叶梗上也会有较多茶毫。随着茶叶叶片生长,茶毫的数量会降低。

虽然茶毫是茶叶幼嫩优质的标志,比如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绿茶,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爽,不仅是由于茶叶鲜嫩、内含物质丰富,毫毛多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同种类的茶叶对茶毫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西湖龙井,要求外形扁平、光滑,“毫多”反而品质不好。此外,茶叶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根据茶叶上毫毛的多少判定茶叶质地好坏。

我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茶毫与霉变完全不同,茶毫呈现规则的细丝状,直径约为 10 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长度可达数百微米,且呈现空心的状态。
 
 
 
不同放大倍数下茶叶表面的茶毫 SEM 图

 
茶叶叶梗上的茶毫 SEM 图

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茶毫分布有规律,属于茶叶自身的一种结构,而霉变往往会产生霉斑,呈点状,分布无规律。

茶叶表面一层白白的类似霜的东西是什么?


茶叶表面的“白霜”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焙火等环节时,随着温度的骤升骤降,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升华,然后冷凝结成结晶物附着在茶叶表面,茶叶表面就会起一层白白的类似霜一样的东西,这种现象叫“起白霜”,属于正常现象。这种白霜与霉变、茶毫都有所不同,并无毛绒绒的感觉,白霜附着力非常紧密,手搓白霜是无法搓掉的,只有通过泡茶溶解于水而消失。并不是所有茶叶都会有白霜现象,一般在小青柑、黑茶类、乌龙茶类中比较多见。

通过扫描电镜我们可以清晰看出,白霜其实就是茶碱等物质附着在茶叶表面的一种结晶体,大小约 2 微米。

 
茶叶表面“白霜”在 SEM 下的形态

通过扫描电镜,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茶叶霉变、茶毫和“白霜”的区别,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发生霉变呢?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泡等方法判断茶叶是否霉变。


1. 看:茶叶受潮后,容易产生成片的丝状霉菌,或白、或黄,若是茶叶腐烂结块,生出绿毛,那说明霉变已经很严重了。

2. 闻:正常茶叶可以闻到淡淡茶香;而发霉的茶叶,会有一股刺鼻的霉味。

3. 摸:正常的茶叶是酥脆的,很容易折断;而茶叶受潮后,叶梗会变软,不易折断,摸起来没有原本那么干爽,而且霉变位置很容易就能捻掉。

4. 泡:冲泡茶叶后,茶汤是透亮的,若是冲泡好的茶汤变得浑浊,那也是霉变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杨煜森.论茶叶霉变及其防治[J].蚕桑茶叶通讯,1989(02):33-34.
[2] 黄友谊,方欣,隋梦圆等.茶叶微生物研究现状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41(05):24-32.
[3] 林智,赵建元.茶叶上为何有小毫毛[J].支部建设,2022,No.570(18):55.
[4] 什么是“茶毫”?  “茶毫”越多越好吗?[J].餐饮世界,2020,No.425(07):76-77.
来源: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57-8882
E-mail:cici.yang@phenom-china.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