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评价鹿茸对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的应用
浏览次数:745 发布日期:2022-12-29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近年来,微循环检测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越来越被推崇,其中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是一种无损伤性的快速组织血流测量方法,其可以连续、实时检测组织微循环粗流量,其中前期数名学者应用LDPI 指数来观察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疗效,发现LDPI 值较治疗前增加显著,同时临床评分显著下降,从而证实的疗法的疗效。因此,激光多普勒LDPI 指数在判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血流灌注恢复程度中有很好的实用价值,目前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 是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因此,改善缺血区域血流灌注促进血管新生就成为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鹿茸具有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可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而鹿茸的主要成分鹿茸多肽对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可以加速疮面愈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促进病变部位的血管生成。可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结合对大鼠下肢温度的监测来初步评价鹿茸对于动脉硬化大鼠的疗效。

方法:肢体缺血手术、高脂饲料喂养制作大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分别在给药后0、7、14、28d 对各组大鼠进行多普勒检测,观察各时期大鼠血流灌注恢复程度; 同时进行体温的监测。
总结:
在实验中,各给药组在给药7、14、28d LDPI 指数均有显著上升,其中鹿茸高剂量组上升程度最为显著,在给药28d 时基本可达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水平;而鹿茸中剂量组上升对比鹿茸高剂量组效果稍逊色,在给药同时期,鹿茸中剂量组的LDPI 指数均显著低于鹿茸高剂量组; 鹿茸低剂量组上升程度对比鹿茸中剂量组亦显逊色,在给药同时期,鹿茸低剂量组的LDPI 指数均显著低于鹿茸中剂量组。同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中一个临床表现为下肢皮温的降低,在实验同时监测大鼠各时期各组下肢温度得出各组各时期变化与LDPI 指数变化水平基本一致,从而得出结论: 鹿茸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疗效显著,且其疗效水平与给药浓度密切相关,鹿茸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鹿茸中剂量组及鹿茸低剂量组的疗效,但具体鹿茸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大鼠的作用具体机制还需实验后期对于关键蛋白检测来进行探讨验证。
-END-
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电话 : +86-0731-84428665
联系人:伍经理 +86-180 7516 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