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鼠避暗实验的三种训练方法

小鼠避暗实验的三种训练方法

浏览次数:1473 发布日期:2022-5-14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避暗实验具有方法简便、指标明确、便于观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然而,以往的实验即使模型成功、药效满意亦常出现处理组间差异过小的情况,不利于统计学处理。影响避暗实验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如不严格控制则实验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笔者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不同的训练方法对结果影响较大,而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小鼠避暗实验不同训练方法对氯胺酮遗忘模型测试效果的影响,为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避暗仪分为明、暗两室,其间有一直径为3cm的圆洞,两室底部均铺以铜栅。暗室底部铜栅可通电,电压通过按钮调节,一般为40V,50Hz。实验分为训练和测试两部分,训练时暗室底部铜栅通电。

训练

①MOS法:训练在一天内完成,先将小鼠放入避暗仪中适应环境3 min,训练时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内,其进入暗室受到电击即取出;

②MOL法:训练在一天内完成,小鼠适应环境3min,训练3min;

③MUL法:连续3天在同一时间将小鼠放入避暗仪中适应3min,第三天适应完成后开始训练,3min后取出。适应环境和训练时任小鼠在明室和暗室之间自由穿梭,步入潜伏期大于3min者弃去不用。

测试

训练完成24h后将小鼠再次放入明室,记录其第一次进入暗室所需的时间,即步入潜伏期(step through latency, STL)和5min内进入暗室的次数,即错误次数(error times, ETs)。若5min内小鼠未进入暗室则STL记为300s,ETs记为0。
 

避暗实验依鼠类的嗜暗习性而设计,小鼠受电击而减少向暗室移动的行为,属于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这种暗环境被动回避可表现出小鼠受电击后不敢进入暗室而下一次避暗过程再次进入的特点,即应激刺激的学习性和遗忘性,而应激对小鼠记忆亦有损害作用。

在实验中观察到刚放入明室的小鼠会出现洗脸、舔毛等刻板动作,可能是陌生环境刺激所致,这种刺激有增强小鼠应激反应从而影响训练效果的可能。研究表明,小鼠对新环境的记忆比回避反应更易消退,训练时的应激状态可能使适应失去作用,测试过程小鼠受陌生环境的刺激,影响记忆的再现。

综上所述,小鼠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避暗实验的结果,多次适应限时训练是相对合适的训练方法。

附录

SuperPAS避暗实验软件广泛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认知功能退行性变性等实验研究方面的研究,简单易操作,容易判别结果,可信度高,既可单独作为检测实验提供课题参数,也可以作为其他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实验的辅助或预筛选实验。

测试指标
  1. 观察时间:动物完成所有测试所花费的实验时间。
  2. 总路程:动物在整个实验中的运行路程,可初步反映动物的活动量大小。
  3. 潜伏期:动物首次进入暗箱并被电击的时间,潜伏期越长,反映动物记忆越好。
  4. 错误次数:整个实验时间内,动物总共进入暗箱并被电击的次数。
  5. 明箱逗留时间:动物在明箱停留的总时间。
  6. 暗箱逗留时间:动物在暗箱停留的总时间。
  7. 明箱活动路程、暗箱活动路程
  8. 明箱逗留时间比、暗箱逗留时间比
系统构成
  1. 通用避暗实验箱:含摄像头、照明装置(灯光亮度可调);
  2. 大小鼠组件:粪便清理盒、电栅栏;
  3. 视频采集卡:USB高清定制;
  4. SuperShocker动物行为学主控器:控制加电、灯光、扬声器;
  5. 视频线;电源线;软件安装U盘;加密狗;
  6. 画面合成器1台(选配)
  7. 通用隔音箱:含猫眼装置、夹层吸音棉
如果您也对动物实验感兴趣,欢迎关注和推荐关注知乎帐号:脑声常谈微信公众号:bioviewer(动物神经科学与行为学),专注于动物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的实验知识的方法传播与分享交流,您可以推荐给您身边的朋友、同学以及老师,我们会定期更新您需要的相关实验方法的视频和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带来帮助!
 
来源: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336811/18121054991
E-mail:zhang@softmaze.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