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做实验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当您开开心心地把养好的细胞拿出来
准备做后续实验时
突然发现
“啊~~~,我的细胞又长跑偏了!!!”
谁能体会实验猿的这种心塞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发挥出了作为一个实验猿的耐心和决心
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
导致细胞形态异常
BI中国市场部为大家贴心的准备了一份礼物~
鱼骨图
(进入官网点击相应骨刺即可查看相关讯息噢~)
接下来,大家跟紧小编的步伐,一起去探索鱼骨图的奥秘吧 !
鱼骨图是一种分析问题产生的质量管理方法,此鱼骨图分析造成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时的几个主要原因:
◆ 外源污染(微生物污染)
◆ 内源异常(细胞层面)
◆ 人为操作/环境
◆ 培养基
◆ 辅助试剂
◆ 培养耗材
鱼骨图可帮助研究人员厘清实验上的问题。鱼骨图鱼刺的大到小或近到远,相应表示问题发生概率的高低。
接下来,我们将逐条分析这些污染原因,并为大家附上解决方案。(如下表格点击货号即可查看产品信息)
外源污染
外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微生物污染,又可分为以下几点:
解决方案:
表1.产品列表
|
产品名称- |
Biological Industies(BI)可提供:支原体检测/处理/预防全套解决方案
表2.支原体相关产品列表
|
---|
Dr.Cell可提供:支原体污染检测
04 黑胶虫
目前科学界对黑胶虫并无定论,认为是不明沉淀现象或多种未知生物污染现象的通称。
在高倍率显微镜头下,可观察到各式形状的小黑点(卵圆状、球状、杆状等)、活跃的布朗运动及明显游动现象,部分黑胶虫具有细胞毒性,可引起细胞生长迟缓或裂解凋亡。
解决方案:
Dr.Cell可提供:黑胶虫样本鉴定
目前检测的黑胶虫样本,实际上62%为细菌,38%为支原体(如下图1)
图1
图2.Before infection 图3.After 24 hours infectiond
06 细胞交叉污染
细胞株的交叉污染,曾有文献报道统计,目前使用的细胞株大约有15~20%不是科学家们所认为的细胞,而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细胞来源和细胞株身份鉴定检测观念普遍缺乏。细胞株的交叉污染,常在不经意的实验疏失疏忽(不同细胞株分盘时,共享一瓶培养基、枪头、移液管忘记更换,而造成不同细胞株之间的混合污染,或是实验操作人员录入错误细胞株名称,继代时的培养皿,冷冻细胞时的冻存管)中发生,而造成错误后续数据搜集;目前大部分的科学期刊都已有“细胞相关实验论文发表前,均需附上细胞鉴定报告”的规定(可查阅:文章发表前要求提供细胞鉴定的杂志),以此保证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目前常用的细胞身份验证的方式包括: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同功酶分析、染色体组分型、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的特征分析等方法。其中STR,是目前国际细胞库(包括:ATCC、DSMZ或是JCRB)常用于细胞株身份鉴定方法。
小编温馨提示,至少每半年一次进行细胞鉴定,当然理想情况每2-3个月鉴定一次,且课题开展前最好先确认使用的细胞身份。
解决方案:
Dr.Cell可提供:
1. 人源细胞系STR鉴定(STR Authentication)
2. 细胞物种鉴定(Species Identification)-15种常见模式动物的鉴定
THE END
您在实验中有过这些问题嘛?
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大家留言吐槽噢~
好啦,本期介绍就到这里啦,后续小编会根据顺序
继续为大家分享噢~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细胞培养知识
BI中国市场部:上海逍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咨询:021-58785545-8006, 18917190011
技术支持:400-820-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