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建立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含量,KromasilODS1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0.05M磷酸二氢钾(用三乙胺调pH5.75)(26.5∶73.5),检测波长为250,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结果三越麻黄颗粒颗粒中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3.75~154.5μg/ml(r=0.9998),加样回收率100.2%,RSD=2.5%。结论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具有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三越麻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甘草酸三越麻黄颗粒
三越麻黄颗粒由10味药材(麻黄、石膏、苦杏仁、板蓝根、甘草、陈皮、柴胡、射干、鱼腥草、浙贝母)精制而成。方中甘草为使药。甘草酸是甘草药材中的主要指标成分之一,拟定该成分的含量测定标准可以反映和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建立了HPLC法测定本品中甘草酸的含量,以期达到能够准确定量的目的。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Waters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KromasilODS1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及保护柱,电子分析天平(BS110S,北京赛多利斯有限公司)。
1.2试药乙腈为色谱纯(一级),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3对照品甘草酸单铵盐(AldrichChemCo.,批号23,2246),使用前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2、方法
2.1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5M磷酸二氢钾(用三乙胺调pH5.75)(26.5∶73.5);检测波长250nm;柱温40℃;流速1.0ml/min。
2.2溶液的配制
3、结果
3.1系统适用性实验取“
3.2线性范围的考察精密量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系列溶液10μl进样,记录色谱图,测定其峰面积。结果见表1。并以峰面积值(A)对浓度(C)进行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A=5834.7C-8388.1,r=0.9998。以上结果表明,在3.75~154.5μg/ml范围内,甘草酸峰面积值(A)与浓度(C)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3.3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甘草酸峰面积值的RSD为0.28%。结果见表2。
3.4稳定性实验取供试品试液(批号20020729)分别于0,2,4,6,8,10h,进样测定。结果见表3。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品液在10h内稳定性良好。
3.5重复性实验按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同一批供试品(20020915),分别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测得峰面积并计算甘草酸含量。
3.6回收率实验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9份(批号20020825),分别加入0.7725mg/ml的甘草酸对照品溶液0.46,0.58,0.7ml,按上述供试品制备方法和色谱条件,制备加样回收供试品溶液并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回收率。
3.7供试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6。
4、讨论
预实验采用《中国药典》中甘草项下的HPLC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无法实现复方制剂中甘草酸的有效分离,在采用文献的条件进行预试时发现有可能实现预期的色谱峰分离,因此以该流动相系统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比例优化,结果表明在提高流动相酸性的同时引入一定量的三乙胺不仅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也可以起到保护色谱柱的效果,最终确定流动相组成为2%甲醇乙腈-0.1%磷酸和0.1%三乙胺(25∶75),并以该色谱条件为基础进行了方法学考察。
本实验建立了测定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质量标准建立的要求,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控制三越麻黄颗粒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