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钩端螺旋体毒力基因组同源性分析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钩端螺旋体毒力基因组同源性分析

浏览次数:145 发布日期:2025-2-19  来源:威尼德生物科技
摘要
分子杂交技术,对17株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进行同源性分析,旨在揭示其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通过提取基因组DNA、标记探针、杂交及信号检测等步骤,发现高毒力株与低毒力株在基因组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钩端螺旋体毒力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言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其毒力差异与基因组结构密切相关。分子杂交技术作为一种经典的基因组分析方法,能够高效检测DNA序列的同源性,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基因研究。近年来,随着钩端螺旋体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其毒力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成为热点。然而,关于不同毒力株基因组同源性的系统性分析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17株钩端螺旋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探讨其基因组同源性及毒力差异的分子机制,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选取17株钩端螺旋体,包括高毒力株(如赖型56601株)和低毒力株(如博氏56602株),所有菌株均来自某实验室保藏。
1.2 试剂: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某试剂)、地高辛标记试剂盒(某试剂)、杂交缓冲液(某试剂)、显色底物(某试剂)等。
1.3 仪器:威尼德分子杂交仪、威尼德紫外交联仪、威尼德电穿孔仪、离心机、PCR仪等。
2. 实验方法
2.1 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某试剂盒提取17株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及纯度,确保A260/A280比值在1.8-2.0之间。
2.2 探针制备
以高毒力株(赖型56601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毒力相关基因片段(如mviN基因),并使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进行标记。
2.3 分子杂交
2.3.1 DNA固定:将17株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分别点在尼龙膜上,使用威尼德紫外交联仪进行固定。
2.3.2 预杂交:将尼龙膜置于威尼德分子杂交仪中,加入预杂交缓冲液,42℃孵育1小时。
2.3.3 杂交:加入地高辛标记的探针,42℃杂交过夜。
2.3.4 洗膜:依次用低严谨性和高严谨性洗液洗涤尼龙膜,去除未结合的探针。
2.4 信号检测
将尼龙膜与抗地高辛抗体孵育,加入显色底物,观察并记录杂交信号。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3. 数据分析
3.1 同源性计算:根据杂交信号强度,计算各菌株与探针的同源性百分比。
3.2 聚类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基于同源性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结果与讨论
1. 基因组DNA提取与探针制备
成功提取17株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浓度均在50-100 ng/μL之间,纯度符合实验要求。PCR扩增获得mviN基因片段,地高辛标记效率达到90%以上。
2. 分子杂交结果
杂交信号显示,高毒力株(如赖型56601株)与探针的同源性显著高于低毒力株(如博氏56602株)。其中,赖型56601株的同源性为95%,而博氏56602株的同源性仅为65%。
3. 聚类分析
系统发育树显示,17株钩端螺旋体可分为两大簇:高毒力簇和低毒力簇。高毒力簇包括赖型56601株等,低毒力簇包括博氏56602株等。这一结果与杂交信号强度分析一致。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揭示了钩端螺旋体毒力差异的基因组基础。高毒力株与低毒力株在毒力相关基因(如mviN基因)的同源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其毒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聚类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的进化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本研究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成功分析了17株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的同源性,揭示了高毒力株与低毒力株在基因组结构上的差异。研究结果为钩端螺旋体毒力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其防控策略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董星文, 戴保民, 柴建华. 用分子杂交技术对17株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同源性的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2, 01期. 
  • 王中平. 赖型钩端螺旋体毒力基因mviN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 钩体56602株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问号钩端螺旋体毒力基因mviN的表达及细胞毒性作用研究[J]. 中国知网, 2023. 
  • 钩端螺旋体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2004. 
来源: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311-85893323
E-mail:weneed2022@126.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