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测过滤法的介绍、选型及步骤
浏览次数:256 发布日期:2025-2-8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种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化妆品企业、食品饮料、医疗疾控、第三方检测、检验检疫等单位机构中广泛进行的,主要是用来评估药品、食品饮料、生物制剂、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检测样品中需氧菌、霉菌、酵母菌总数,以及特定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目的是确保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对消费者和使用者健康造成危害。更具体的来讲,在制药行业,能确保无菌或微生物限度,符合中国药典、美国FDA等各国药品监督的要求;在食品饮料生产时,保障出厂的产品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印发的健康风险;在化妆品企业,确保产品微生物指标符合卫生标准规范。
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主要几种方法有以下几种:平皿计数法,直接通过培养基培养并计数微生物;最可能数法,是通过统计方法估算微生物数量;快速检测法,如PCR、ATP生物发光法等,用于快速筛查;膜过滤法,适用于液体样品,过滤后培养并计数。
在上述几种方法中,平皿法通常用于不可过滤的固体或高黏度样品,或者少量的滤液(10ml以下);最可能数法由于通过统计的方法估算的数值,结果准确度低。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膜过滤法,其在微生物检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待检测液体样品,倒入过滤杯中,使用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吸引力,使液体能通过滤膜,微生物被截留在膜上,然后将滤膜置于培养基上培养,最后计数形成的菌落。所以滤膜法能够富集样品中的微生物,即使微生物浓度很低(如1 CFU/100mL),也能通过增加过滤液体的总容量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具体准备过滤装置时,应当注意过滤装置的联数,联数是指单次可以同时过滤的样品数量。例如R300B单联微生物检测抽滤装置,采用的是常规的上方过滤漏斗,连接底部集液瓶的结构形式,滤液通过滤膜后直接流入底部试剂瓶待实验结束后处理,抽滤瓶带有接口连接真空泵来进行抽气形成负压吸引力。单联过滤装置结构简单,整体尺寸小巧,占用空间少,每次过滤一组样品,较为适合检测样品量不大的用户。
而针对大型企业,或者是疾控、第三方检测等单位,由于检测样品数量多,如果每次只能过滤一组样品,效率低下。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多联过滤系统,它是通过一组使用金属材质制作的过滤支架,将多组过滤杯连接起来,使其可以通过同一台真空泵来抽气产生负压吸力。典型的如BV-321-A三联式和BV-621A六联式微生物限度检测真空抽滤系统,可以同时过滤3组或6组样品。支架采用耐腐蚀的阳极铝合金材质制作,对应插入3或6支过滤漏斗,漏斗中间放置滤膜。支架侧边带有接口连接一个大容量的集液瓶,滤液通过滤膜后流入集液瓶内暂存,集液瓶底部带快速排液口,瓶满后松开排液管夹可以快速导出滤液,不需要停下工作打开集液瓶盖的繁复操作。集液瓶的顶部有2个接口,一个连接支架、另一个接抽滤泵,这样即可以实现1台泵搭配1只集液瓶,同时处理数个过滤漏斗内的样品,大幅提升过滤效率。
在选择合适的机型后,具体进行检测大致包含以下步骤:
1. 准备滤膜:选择合适的滤膜并灭菌,也可以直接选购已经伽马射线(辐照)灭菌的无菌包装过滤膜。滤膜材质通常推荐使用MCE混合纤维素材料。直径根据过滤装置的漏斗大小来选择,一般为47或50mm较为常见。空间根据需要检测的微生物来觉得,一般为0.22或0.45微米。推荐使用带网格线的过滤膜,便于计数时的观察。
2. 过滤样品:将液体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微生物被截留。具体根据选择的过滤装置型号参加说明书操作。
3. 转移滤膜:将滤膜移至适当的培养基上。
4. 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使微生物生长。
5. 计数:培养结束后,计数滤膜上的菌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