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研究进展:动态散射成像在血流监测中的应用

研究进展:动态散射成像在血流监测中的应用

浏览次数:233 发布日期:2025-2-7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对血流的精确检测和深入理解一直是关键的研究领域。动态光散射成像(英文简称DLS,也称之为动态光散射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前提下,为我们提供关于血流的丰富信息,在脑血流监测、皮肤灌注评估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备受瞩目的焦点。

技术应用进展:多领域的深度渗透
脑血流评估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大脑血管的血流变化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规律。当通过注射改变外周动脉压时,大脑大血管和小血管的血流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散斑图像分形分析方法对脑进行研究,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其在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脑血流变化方面,相较于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分析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这一发现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手段。

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脑动脉瘤手术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它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脑血流的动态变化。通过对血流速度、流量以及血管阻力等关键指标的精确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缺血或出血风险,并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有效避免缺血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皮肤灌注监测
皮肤血流的正常循环对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血管主要集中在真皮层,然而表皮的高散射特性却给血流检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容易引入非遍历性问题。尽管如此,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和DLS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皮肤血流研究中成功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伤口周围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不同阶段伤口的监测,研究人员发现,在伤口愈合的初期,血流灌注会逐渐增加,为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而在愈合的后期,血流灌注则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发现为评估伤口愈合情况提供了直观而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皮肤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研究中,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局部血流灌注和指端溃疡面积的演变。研究人员深入探究发现,在SSc患者中,病变部位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指端溃疡面积逐渐扩大。通过对大量患者的长期监测,还发现血流灌注与皮肤厚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一研究成果为SSc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开发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结合活体透明技术的DLS成像技术
活体光透明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成像方法,它能够使生物组织在一定深度内变得近乎透明,从而极大提升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清晰度和穿透深度。这项技术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去除组织中的光散射成分,如脂质,同时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允许科学家们直接在活体动物中对神经血管网络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此方法不仅促进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还为理解大脑内部复杂结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活体光透明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高对比度特性,与DLS动态散射成像技术结合,在微循环成像特别是血流成像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研究结果:成就与挑战并存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验证,DLS技术在血流成像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在多个实际的生物医学应用中表现出色,如在活体受试者的全脑血流成像方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大脑血管的网络结构和血流分布情况;在皮肤灌注测量中,能够准确地反映皮肤不同部位的血流灌注状态;在非侵入性的血液微循环成像以及功能成像等方面,为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然而,DLS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在测量数据与实际生理参数的关联方面,目前仍然难以建立精确的定量关系。这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对测量结果的解读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探测深度的限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深层组织的血流检测中,DLS技术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无法获取足够准确和详细的信息。这限制了其在某些疾病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范围,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来突破这一瓶颈。

遍历性问题同样给DLS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实际的生物组织研究中,由于组织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遍历性假设往往难以满足,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确定性。这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总结与难点:开启医学新征程
在基础原理方面
DLS技术基于光子相关性和光散射的物理现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微观世界中粒子运动和流体动力学的窗户。通过时间强度自相关函数、激光散斑对比度等关键指标的精确分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生物组织中血流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人体生理过程的理解,也为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依据。

在技术发展方面
DLS技术的不断演进反映了科研人员对精度、分辨率和实用性的不懈追求。从早期简单的光散射测量到如今结合多种先进技术的多模态成像系统,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为临床诊断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例如,PDCI 技术在解决遍历性问题上的创新,以及整体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在提高探测深度方面的应用,都显著提升了DL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在临床应用方面
DLS技术已经在脑血流监测、皮肤灌注评估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实时为医生提供关键的血流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更及时的决策,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在皮肤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DLS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监测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评估治疗效果,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难点与解决方案
组织运动伪影是当前LSC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即使是极其微小的组织运动,如患者的轻微颤抖、呼吸运动或者心跳引起的震动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的散斑对比度值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多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软件和硬件的运动伪影校正方法。

软件方面:利用先进的时空傅里叶变换算法或者LSI HMC运动校正算法,能够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和处理。通过识别和去除由运动引起的频率成分,有效地减少运动伪影的干扰,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测量的准确性。一些研究团队还在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通过对大量的带有运动伪影的图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校正运动伪影,进一步提高校正的精度和效率。

硬件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设计和制造更加稳定和精确的探测器。采用新型的传感器材料和结构,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减少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些新型的探测器还配备了智能防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补偿组织的微小运动,确保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将DLS与其他先进的成像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活体显微镜(FIM)等相结合,能够实现多参数的生物过程同步监测,通过OCT技术提供的高分辨率组织结构信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同时,DLS技术则可以精确地测量血流的速度、流量等动态参数。

动态光散射成像(DLS)技术能够捕捉生物组织内光散射的瞬时变化,提供微循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形态学的详细信息。根据最新的科研进展,它为光片成像带来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增强对比度,使得深层组织结构和功能成像成为可能。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及基础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神经科学和肿瘤学领域,提供无标记、实时的活体成像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文章来源于:A. Sdobnov, G. Piavchenko, A. Bykov, I. Meglinski, Advances i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Imaging of Blood Flow. Laser Photonics Rev 2024, 18, 2300494. https://doi.org/10.1002/lpor.202300494.

来源:罗辑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260667811
E-mail:logiscience@163.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