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细胞划痕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细胞划痕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浏览次数:832 发布日期:2024-12-19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实验目的
研究细胞的迁移能力,评估不同处理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试剂
细胞株:口腔上皮癌细胞株
培养板:6孔板
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EDTA溶液(用于细胞消化)、FBS(胎牛血清)、PBS缓冲液
移液枪头(用于划痕,建议10-20μl枪头)
成像仪/显微镜(用于细胞成像)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在6孔板背面使用水性笔画5-7相互平行的直线(便于划痕操作,以及观察视野时定位)
 
细胞培养
将待测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在37°C、5%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过夜。
 
细胞观察
使用成像仪/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融合度在80-90%,进行划痕效果最佳。
 
图1

划痕处理
使用移液枪头在细胞汇合的单层表面划出多条直线,模拟“伤口”。注意保持划痕一致,与水性笔画的线相互垂直,避免细胞过多脱落。
 
清洗细胞
使用PBS缓冲液轻轻清洗细胞1-2次,去除脱落的细胞碎片,之后换上无血清培养基。
 
成像记录
在0小时时,用成像仪/显微镜拍摄划痕区域的图像,记录初始的划痕宽度。
 
图2
 

图3

迁移监测
将细胞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根据实验设计,若使用显微镜则需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如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观察并拍摄划痕区域的细胞迁移情况。每个时间点要保持相同的拍摄条件和位置。

若使用成像仪,选好点位,设置好拍摄间隔时间与循环数即可(建议间隔时间2h,循环数24)。

数据分析
若用显微镜,需要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来测量不同时间点划痕的宽度,计算细胞迁移的距离或划痕闭合率。根据实验设计,评估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迁移情况。
 
若使用成像仪,通过STAT软件自动生成划痕曲线及相关数据:包括相关的划痕定量曲线,自动给出伤口汇合度,相对伤口密度,伤口宽度等定量数据。
 

图4 每1h拍摄一次后,通过成像仪得到的细胞生长曲线。

还可搭载选配的划痕分析软件,得到细胞迁移(划痕实验)实验中自动生成划痕曲线及相关数据:包括相关的划痕定量曲线,伤口汇合度,相对伤口密度,伤口宽度等定量数据
 

图5 划痕选配软件可以得到的更多更全面的定量数据

注意事项
划痕操作要轻柔均匀,避免对细胞造成过度损伤。
划痕后的清洗步骤要仔细,确保去除掉脱落的细胞碎片。
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培养板的移动,防止细胞位置变化影响结果。
每个条件需至少重复3个孔,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预期结果
未处理组的划痕会随时间逐渐愈合,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划痕宽度逐渐减小。
处理组则根据处理的不同,可能出现细胞迁移加快或减慢的现象。
来源:苏州奎克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51209891
E-mail:lipeipei9891@quictek.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