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评估:优化版动物爬杆回避实验介绍

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评估:优化版动物爬杆回避实验介绍

浏览次数:534 发布日期:2024-6-2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实验原理阐述】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通过灯光(或声音)与电击的联合刺激,诱导实验动物(成年小鼠和大鼠)从被动逃避行为转变为主动的条件反射。记录并分析动物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主动回避反应,可以直观地评估其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动态变化。

【实验主体对象】
本实验选择成年小鼠和大鼠作为研究主体。

【实验装置介绍】
实验采用一个特定设计的爬杆实验装置,该装置为25cm×25cm×40cm的封闭箱体,箱底设有可通电的电栅,中央立有一根直径约2.5cm的均匀木杆。箱体顶部装备有扬声器(用于发出声音刺激)和/或40W的照明灯(用于发出视觉刺激)。

【实验流程详解】
实验开始时,让动物在装置中自由活动1~2分钟以熟悉环境。随后,首先给予条件刺激(如灯光或蜂鸣音),持续5~10秒。紧接着,通过箱底电栅施加非条件刺激(电击,强度为30V,50Hz),持续20~25秒。若动物在灯光亮起后、电击施加前即表现出爬杆行为,则视为主动回避反应;反之,若仅在电击后才爬杆,则为被动回避反应。无论动物何时爬杆,均立即终止实验,并等待90秒后继续下一次训练。若动物在30秒内未主动爬杆,则人为辅助其完成,以促使其学习爬杆行为。若动物在杆上停留超过30秒,则轻轻将其取下。经过多次训练后,动物应能形成稳定的主动回避条件反应,并表现出良好的记忆能力。每次实验共进行30次训练,若动物在训练间隔(90秒)内出现超过10次被动回避反应,则视为不合格并淘汰。最终目标是使动物能够达到至少80%的主动回避反应率,且无逃跑失败现象。

【实验观测指标】
实验后,记录并分析动物的主动回避反应次数、被动回避反应次数以及刺激时间(指动物在被动回避过程中受到电刺激的时间)。

【实验操作提示】

  1. 实验前需对动物进行筛选,对于多次训练后仍无法形成爬杆行为的动物应予以淘汰。
  2. 爬杆的木杆应保证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程度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来源: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336811/18121054991
E-mail:zhang@softmaze.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