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渗透RO |
纳滤NF |
超滤UF |
微滤MF |
膜类型 |
非对称膜 |
非对称膜 |
非对称膜 |
对称;非对称膜 |
厚度薄膜厚度 |
150µm |
150µm |
150-250µm |
10-150µm |
孔径 |
<0.002µm |
<0.002µm |
0.2-0.02µm |
4-0.02µm |
截留组分 |
HMWC,LMWC |
HMWC,单糖,多糖和多聚糖、多价负离子 |
小分子组合,蛋白质,多糖,病毒 |
颗粒,粘土,细菌 |
膜材质 |
醋酸纤维素(CA),薄膜 |
醋酸纤维素(CA), |
陶瓷,聚砜(PSO),聚偏二氟乙烯(PVDF), 醋酸纤维素(CA),薄膜 |
陶瓷,聚丙烯(PP), 聚偏二氟乙烯(PVDF) |
膜组件类型 |
管式,卷式,板框式 |
管式,卷式,板框式 |
管式,中空纤维,卷式,板框式 |
管式,中空纤维,卷式 |
操作压力Mpa |
1.5-15 |
0.5-3.5 |
0.1-1.0 |
<0.2 |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0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而去除蛋白的能力很弱。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 –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8%,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 –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
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出水为无离子水。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等,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方面反渗透膜已经应用广泛。
膜分离技术特点介绍
澄清纯化技术――超/微滤膜系统
澄清纯化分离所采用的膜主要是超/微滤膜,由于其所能截留的物质直径大小分布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固液分离、大小分子物质的分级、脱除色素、产品提纯、油水分离等工艺过程。
超/微滤膜分离可以取代传统工艺中的自然沉降、板框过滤、离心机分离、溶媒萃取、树脂提纯、活性炭色素等工艺过程。
澄清纯化技术可采用的膜分离组件主要是:陶瓷膜、平板膜、不锈钢膜、中空纤维膜、卷式膜、管式膜。
采用膜分离澄清纯化的特点:
1、可得到绝对的真溶液,产品稳定性好;
2、过滤分离收率高;
3、分离效果好,产品质量高,运行成本低;
4、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5、过程无需添加化学药品、溶媒溶剂,不带入二次污染物质;
6、操作简便,占是面积小,劳动成本低;
7、可拓展性好,容易实现工业化扩产需求;
8、设备可自动运行,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浓缩提纯技术——纳滤膜系统
膜分离技术在浓缩提纯工艺上主要采用的是截留分子量在100-1000Dal的纳滤膜。纳滤膜的主要特点是对二价离子、功能性糖类、小分子色素、多肽等物质的截留性能高于98%,而对于一些单价离子、小分子酸碱、醇等有30-50%的透过性能,常被应用于溶质的分级、溶液中低分子物质的洗脱和离子组份的调整、溶剂体系中浓缩等物质的分离、精制、浓缩工艺过程中。
纳滤膜分离技术常被用于取代传统工艺中的冷冻干燥、薄膜蒸发、离子交换除盐、树脂工艺浓缩、中和等工艺过程。浓缩提纯技术可采用膜组件主要有:卷式膜、平板膜、管式膜。
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浓缩提纯的优点:
1、能耗极低,节省浓缩过程成本;
2、过程无化学反应、无相变化,不带入其他杂质及造成产品的分解变性;
3、在常温下达到浓缩提纯目的,不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工艺过程收率高;
4、可完全脱除产品中的盐分,减少产品灰分,提高产品纯度;
5、可回收溶液中的酸、碱、醇等物质;
6、设备结构简洁紧凑,占地面积小;
7、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稳定性好,维护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