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前扣带皮层功能连接预测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3个月随访结果

前扣带皮层功能连接预测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3个月随访结果

浏览次数:645 发布日期:2024-10-10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01 研究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一线治疗方法。rTMS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没有生物标记物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帮助预测对rTMS的反应。确定可靠和稳定的治疗反应生物学预测因子和症状改善的神经相关因子,通过指示基于先验改善可能性的具体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临床结果并降低副作用风险。亚属前扣带回皮层(sgACC)是调节情绪加工的边缘系统的一个广泛连接的组成部分,它与大脑其他区域的功能连接在顽抗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中显示出了超连接。因此,功能连接和sgACC的形态已经被研究为不同治疗方式下抑郁症治疗反应的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吻侧前扣带回皮层(rACC)位于膝前,通常被认为是默认模式网络(DMN)的中心区域,rACC的活性和形态也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反应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sgACC和rACC之间的功能连接是否可作为rTMS应答的短期和长期预测因子,并确定rTMS治疗反应的纵向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相关因素。

02 研究方法
2.1、被试
研究对象为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门诊患者,诊断为单极型重度抑郁症,根据抗抑郁药物治疗史形式(ATHF)的评估,在当前发作期间,至少有一项充分或两项不充分的抗抑郁药物试验没有反应。总共有50例患者被用于调查基线预测因素,32例患者和24个健康控制组被用于研究治疗反应的神经相关性。

2.2、实验流程
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作为主要的结果测量,在结束最后一疗程和随访时(最后一疗程后12周)测量终点结果。患者完成20至30次10Hz(高频左刺激,n = 26)或间歇性θ爆发(n = 24)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放置线圈,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rTMS治疗。

2.3、数据采集与处理
分别在rTMS开始前1周和最终rTMS结束后12周收集基线和随访的影像学数据,对于未接受rTMS的健康控制组被试,在基线后18周收集随访数据。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保持不动,眼睛睁着,尽量不去想任何特别的事情。

03  实验结果
治疗反应与基线时sgACC到右侧DLPFC之间的功能连接相关性较低,而治疗反应和rACC到左外侧顶叶皮层(IPL)的功能连接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使用sgACC-DLPFC和rACC-IPL连接作为特征,应答者-无应答者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4%和76%(治疗结束),88%和81%(3个月随访)。纵向rs-fMRI数据分析显示sgACC和视觉皮质之间的超连接被归一化到与健康参与者相当的水平。

图1. 治疗反应的神经影像学预测因子,反应者定义为在最后的rTMS处理后,HRSD得到50%的改善。
左顶叶下叶(IPL,蓝色圈)与rACC (B)的连接,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红色圈)
与sgACC (C)的连接,与HRSD改善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
各组平均sgACC-DLPFC (E)(红条)和rACC-IPL (D)(蓝条)连通性(Fisher’s z)。
在所有样本中,sgACC-DLPFC (G)和rACC-IPL (F)连通性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百分比变化相对应
 
图2. 组和时间的主效应显著,在右侧DLPFC中观察到(A)组sgacc相关功能连接模式的显著主效应。
在左侧梭状回和MOC中观察到时间(B)对sgacc相关功能连接模式的显著影响。
(C) sgacc -梭状回功能连接的改变与HRSD评分的改变呈负相关。
(D)路径分析表明,sgacc -梭状回功能连接的改变与抑郁症状的改变
以及sgACC-DLPFC功能连接的改变有关

04 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脑活动模式可预测经颅磁刺激后的治疗反应,经颅磁刺激后相关脑回路的脑活动纵向变化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反应有关,目标参与模式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最佳选择来提高经颅磁刺激治疗TRD的疗效。

05参考文献及DOI号
Ge, R., Downar, J., Blumberger, D. M., Daskalakis, Z. J., & Vila-Rodriguez, F. (2020).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redicts treatment outcome for rTMS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t 3-month follow-up. Brain stimulation, 13(1), 206-214.

Doi: 10.1016/j.brs.2019.10.012

来源: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2822108/021-52822105/021-52822106
E-mail:cairui@psytech.com.cn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