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夫斯测试,首创于1988年,是一种精确量化小鼠与大鼠后爪在遭受辐射或红外热刺激后热阈值变化的科学方法,专注于评估这些啮齿类动物的热痛感知能力。该测试广泛应用于探究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疼痛敏感度变化及热痛反应恢复情况的实验研究中。痛觉过敏,即疼痛刺激敏感性增强的状态,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考量因素。多种临床验证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和GABA受体激动剂,已被证实在延迟热刺激下爪子敏感性发作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常被用来建立大鼠后爪的痛觉过敏模型,以评估如吗啡等药物对热痛觉过敏的干预效果。
实验过程中,有害热刺激通过特制玻璃装置聚焦于后爪足底,直至动物因不适而撤回爪子。这一过程由高精度计时系统自动记录,精确至0.1秒,且设有20秒的安全截止时间,以防止组织受损。
实验操作流程概述如下:
环境准备:选择并准备一间安静、无干扰的房间作为行为评估区,确保外界噪音与振动等不会引发动物焦虑,影响实验结果。
动物适应:先将动物从饲养环境转移至测试室,置于各自的围栏隔间内,给予30至60分钟的适应时间,期间可放置蔗糖或食物颗粒辅助其放松。
重复适应:连续两天重复上述适应步骤,确保动物对测试环境充分习惯。
基线测量:在正式测试前,进行基线读数采集,让动物在围栏内再次适应15至20分钟,以便实验者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及动物品种优化测试流程。
测试准备:调整红外刺激强度,并将红外发射与探测装置精确对准被测试爪子的足底中心下方,利用容器上的引导线确保定位准确。
观察记录:密切观察动物反应,直至其因热刺激而自然撤回爪子。需注意区分自愿移动与热刺激引起的退缩反应,后者常伴有舔爪行为。
数据记录:一旦检测到爪子移动,立即记录反应时间。若20秒内无反应,则终止测试以防烫伤。
重复测试: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至少重复测试三次,并计算平均反应时间。
后续处理:测试结束后,温柔地将动物送回饲养室,同时彻底清洁测试设备,为下一次使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