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巴恩斯迷宫实验效果的常见问题分析
浏览次数:753 发布日期:2024-5-14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一、实验概述
巴恩斯迷宫,由Carol A Barnes在1979年设计,是一个专门用来评估动物空间记忆能力的模型。它基于啮齿类动物的天生特性——偏好黑暗环境和对新环境的探索欲。在这个迷宫中,动物会被引导从明亮的平台逃往下方暗藏的狭小箱子(即目标箱),并通过训练来记忆这一特定位置。相较于其他迷宫(如放射臂迷宫和水迷宫),巴恩斯迷宫对动物的应激性刺激较小,因此广泛应用于记忆研究,特别是与应激相关的记忆研究和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表型研究。
二、实验流程
1.在实验开始前一天,动物将被单独放置在目标箱内,通过目标洞进入,以适应环境4分钟。
2.接着,动物会被放入迷宫中央的塑料圆桶内,短暂限制其活动5秒。
3.随后,移开圆桶,启动计时器,实验者在遮挡物后观察。当动物四肢完全进入目标箱时,记录为一次逃避,并让动物在箱内停留30秒。每个动物的每次训练最多持续4分钟。若动物在规定时间内未找到目标箱,则将其移至目标箱内并停留30秒,同时清洁迷宫以准备下一次训练。动物每天将接受两次训练,持续5至6天。
4.从第二次训练开始,迷宫的洞口位置将在每次训练前随机变动,但目标箱始终保持在同一位置,以确保动物是依赖记忆而非其他线索(如气味)找到目标。
三、实验须知
1.动物记忆力的变化主要通过逃避前的错误次数和到达目标箱的潜伏期来评估。记忆力减弱时,错误次数增加,潜伏期延长;而记忆力增强时,情况则相反。
2.迷宫中动物遗留的气味可能对其他动物的迷宫操作产生干扰。因此,在每次训练之间,除了旋转迷宫外,还需使用70%的酒精清洁迷宫,以消除残留气味。
3.由于巴恩斯迷宫类似一个大敞箱,任何可能影响敞箱行为的因素(如药物处理或基因改变)都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不同品系的小鼠在巴恩斯迷宫中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例如,129S6小鼠的探究行为较少,而C57BL/6J小鼠则表现出更多的探究行为。因此,在涉及基因改变小鼠的记忆研究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