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感觉与神经系统方面应用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感觉与神经系统方面应用

浏览次数:3157 发布日期:2009-1-21  来源:www.xuyue.net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感觉与神经系统方面应用
作者: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扬格非损伤技术中心
联系人:宋瑾,jin@youngerusa.com,010-82622628(电话),010-82622629(传真)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感觉与神经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非损伤微测技术,感觉与神经系统
感觉系统一般指躯体感觉系统和特殊感觉(视、听、味、嗅)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密切联系,常统称为感觉和神经系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热点领域之一。非损伤微测技术[1,2]作为世界尖端水平的特异性离子分子检测技术,测量方便、快捷、三维和实时,对样品无任何伤害,在感觉与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拥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简要介绍三个具体应用实例。
1 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功能
Kreitzer MA等[3]用选择性H+微电极测量鲶鱼视网膜水平细胞的胞外H+流,发现神经递质谷氨酸能诱导胞膜外表面区域的碱化。通过利用一系列已知功能的受体兴奋剂和阻断剂进行对比实验,确认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外碱化源于谷氨酸激活细胞膜Ca2+/H+ ATP酶。该过程能减轻感光受体突触末端被藏匿质子(exocytosed protons)对神经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这对原先水平细胞质子作用的假设提出严峻挑战。
图1通过测量单个鲶鱼水平细胞的胞外H+流表征谷氨酸受体兴奋剂的作用。[3]
2 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嗜铬粒蛋白A的神经毒性
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老年斑成分嗜铬粒蛋白A近来被发现具有神经毒性作用。Twig G等[4]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发现嗜铬粒蛋白A能刺激微神经胶质细胞释放H2O2,导致其凋亡。在此基础上又发现嗜铬粒蛋白A与β淀粉状蛋白质及干扰素γ在神经毒性上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3 非损伤微测技术直接观察神经损伤导致的NO外流
Kumar SM等[5]采用NO选择性微电极直接观测到水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伤口立刻流出NO。伤口处内皮NO合酶的激活早于微神经胶质细胞的积聚,充分证实了NO对神经胶质运动的调控作用。
非损伤微测技术对人们认识感觉与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生理机制,确认与感觉、神经活动有关的各种神经递质、蛋白等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感觉与神经系统功能层面的研究中,非损伤微测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2嗜铬粒蛋白A诱导培养的微神经胶质细胞释放H2O2[4]
图3神经索损伤后的典型NO反应曲线。[5]
参考文献
[1] Smith PJ. The non-invasive probes - tools for measuring transmembrane ion flux,Nature,1995, 378(6557):645-646
[2] Reid B, Nuccitelli R, Zhao M.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ioelectric currents with a vibrating probe,Nat Protoc,2007,2(3):661-669
[3] Kreitzer MA, Collis LP, Molina AJ,et al. Mod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on fluxes from retinal horizontal cells of the catfish by depolarization and glutamate. J Gen Physiol,2007,130(2):169-182
[4]Twig G, Graf SA, Messerli MA,et al. Synergistic amplification of beta-amyloid- and interferon-gamma-induced microglial neurotoxic response by the senile plaque component chromogranin A.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5,288(1):C169-C175
[5] Kumar SM, Porterfield DM, Muller KJ,et al. Nerve injury induces a rapid efflux of nitric oxide (NO) detected with a novel NO microsensor.J Neurosci,2001,21(1):215-220
来源: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2622628;010-62656315;010-62523549
E-mail:china@youngerusa.cn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