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普特将携植物表型产品隆重参展2019第一届全国作物科学前沿(海口)论坛
来源: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作物科学前沿(海口)论坛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力中国新农科建设发展,全面加快作物学世界先进学科建设步伐,研讨我国作物科学研究的较新成
果和进展,促进作物科学各相关研究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海南大学特邀请作物学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举办“2019第一届全国作物科学前沿(海口)论坛”。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将隆重参展本次大会,展示室内、室外、种子、根系表型成像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植物生理生态设备等。
一、重要信息
大会主题:作物科学助力人类健康和脱贫攻坚
会议议题:“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评价”、“作物抗性与品质育种”、“作物养分利用与绿色栽培”、“作物营养评价与高值化开发”、“热带作物科学前沿”、“青年科学家论坛”
会议网址:http://cshk.csp.escience.cn
会议时间:2019年12月5日-8日(5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址:海口华彩华邑酒店
主办单位:海南大学
承办单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协办单位: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海南必邦实业有限公司
Molecular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s
二、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张启发 院士 朱玉贤 院士 陈晓亚 院士 刘耀光 院士
大会顾问: 许智宏 院士 赵国屏 院士 张福锁 院士
组委会主任:罗杰 教授
三、会议内容
大会邀请相关领域学者做口头报告。口头报告分为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
已接受邀请大会报告人(持续更新):
张启发 院 士 华中农业大学
朱玉贤 院 士 武汉大学
陈晓亚 院 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刘耀光 院 士 华南农业大学
赵国屏 院 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福锁 院 士 中国农业大学
白 洋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陈 凡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陈 伟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陈学伟 教 授 四川农业大学
陈业渊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储成才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储昭辉 教 授 山东农业大学
崔晓峰 研究员 Molecular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s
刁现民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杜雄明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高彩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高立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巩志忠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缑金营 教 授 复旦大学
郝朝运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郝玉金 教 授 山东农业大学
何光存 教 授 武汉大学
何予卿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黄三文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
黄新元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金危危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金志强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黎 家 教 授 兰州大学
李 霞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李兴旺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李绍清 教 授 武汉大学
刘春明 教 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罗 杰 教 授 海南大学
马正强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毛传澡 教 授 浙江大学
明瑞光 教 授 福建农林大学
漆小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宋纯鹏 教 授 河南大学
孙传清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田 丰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田志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茂军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王守创 教 授 海南大学
王学路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王永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振宇 教 授 海南大学
巫永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徐国华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薛红卫 教 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严建兵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杨 平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杨维才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杨小红 教 授 中国农业大学
喻德跃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张爱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张胜伟 教 授 河北师范大学
张天真 教 授 浙江大学
张献龙 教 授 华中农业大学
张秀梅 研究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赵方杰 教 授 南京农业大学
周美亮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左建儒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四、论文摘要征集
摘要征集:请在会议网站投递,论文摘要征集截止日期2019年11月25日。
五、会议注册
(一)注册费标准(只接受网上注册,学生代表报到时请提供学生证)
11月30日前:在职代表2500元/人,研究生2000元/人;
11月30日后将关闭网上注册通道,已注册代表交注册费:3000元/人。
(二)交费方式
(1)银行汇款或网银转账(请务必附言:cshk+缴费姓名)
收款单位:海南必邦实业有限公司
账 号:15084488888828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海口分行营业部
(2)扫码支付(请务必附言:cshk+缴费姓名)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完成缴费手续后,请将汇款凭证、缴费人信息发送邮件至会务组邮箱(cshk_2019@vip.163.com),以便核对查询并登记注册号。
(3)现场缴费:在完成网上注册后,也可现场缴纳(3000元/人)。
(三)发票开具
会务发票在会议报到时开具领取,酒店住宿发票由酒店开具。
六、会议住宿
会议期间住宿和交通费用自理,组委会提供午餐和晚餐。华彩华邑酒店为协议酒店,周边有海南大学中日友好交流中心、寰岛泰得酒店可供选择,详情请查询大会网站并通过网站预订房间。
七、参会彩蛋
1、注册并缴费的参会代表可获得精美双肩包1个。
2、前300名注册并缴费的参会代表将获得价值600元的海南环岛旅游代金券1张。
3、为鼓励学术交流,组委会将从参会代表提交的摘要中择优选择150篇集结印刷,每份稿件一经录用将获得价值600元的海南环岛旅游代金券一张(每人限2张)。
4、以上奖品由论坛合作方直接提供,请于会议期间领取。
八、会议联系
注册住宿及发票:李大伟,电话:17608900327,邮箱:cshk_2019@vip.163.com
招商赞助:张雷,电话:18289241258,邮箱:819681727@qq.com
摘要咨询:金成,电话:13006008055,邮箱:Jincheng@hainanu.edu.cn
会议日程
日期: 2019/12/05 - 2019/12/08
时间 |
|
内容 |
地点 |
12月5日 |
全天 |
报到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大堂 |
12月6日 |
上午 |
开幕式、大会报告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12月6日 |
下午 |
大会报告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12月7日 |
上午 |
大会报告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12月7日 |
下午 |
大会报告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12月8日 |
上午 |
大会报告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12月8日 |
下午 |
代表离会 |
海口华彩华邑酒店华彩厅 |
展会展示
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将于展会期间展出VideometerLab种子、种质资源多光谱成像技术、VideometerMR根系多光谱成像技术、Frauhofer种子断层扫描技术、WIWAM植物表型成像技术、Hiphen室外表型成像以及产量预测技术、植物绿素荧光长期监测技术、植物墒情大区域监测技术等等。
VideometerLab种子、种质资源多光谱成像技术
Videometer 种子真菌感染研究以及种子活力预测
VideometerMR根系多光谱成像技术
丹麦Videometer公司开发的根系多光谱原位监测系统,是做根系研究的革新性专业装备,无论对于浅根系蔬菜还是浅根系乔木,都具有现实性研究意义。目前在根系研究领域中,对于玉米根系和小麦根系所作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还采用传统不可重复的挖掘方法。植物根系原位监测仪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使得植物研究人员在对根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原位的方式,无损伤的进行监测。
根系是植物主要吸水、营养物等器官,通过对根系监测和研究,能优化水肥方案,促进农作物、林业等产业增产增效,有利于土地荒漠化治理、土壤修复等。但长期以来,对根系研究主要是采用挖掘法、土钻法、土柱法、容器法、剖面法等传统方法,采样破坏性大、工作量大,严重阻碍了根系研究的深入开展。《科学》杂志曾出版专辑认为,“人类对自己脚下土壤的了解远远不及对宇宙的了解”,更是佐证了地下生态学研究难度之大。因此,对根系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科研结果影响巨大。
丹麦根本哈根大学科学家等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对植物植株、根系进行成像研究,取得了前瞻性的成果。
该研究以深根系大麦为研究对象,将大麦下方埋了有3m长的微根管,使用Videometer公司的Videometer MR多光谱成像系统,定期通过根窗透明面对根系成像分析。原始光谱图像经过Videometer自带软件一系列算法处理后得到目标根系图像,随后进行阈值分割、模糊聚类等模型分析,得到根系的形态学数据。
传统的RGB可见光成像技术是利用颜色识别根系,前提是根系和土壤之间要有比较明显的色差,但实际根系生长在土壤中,颜色差异并不明显,这样根系识别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RGB可见光成像技术使用就会受限。歌本哈根将多光谱成像技术和传统的RGB成像技术进行了对比,显示多光谱成像技术基于光谱特征在根系识别上的明显优势,并且对多光谱成像另一项先进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即光谱特征对于根系生化特性的识别(例如细根发生、成熟、衰老、死亡的周转过程;例如根际分泌物成分的变化等),显示了多光谱成像技术在根系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Videometer系列多光谱成像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分析;根系分析;作物育种与种子品质检测;植物/作物胁迫生理响应;作物病理学分析与病原检测。来自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理工大学以及丹麦Videometer公司的专家在刚刚利用该设备在
Plant and Soil上发表了题为A multispectral camera system for automated minirhizotron image analysis的文章,早些利用该设备进行研究的文章题为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Screening of Barley Resistance Against Powdery Mildew by Simultaneous High-Throughput Enzyme Activity Signature Profiling and Multispectral Imaging。
该多光谱成像设备的出现将是草科学细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Frauhofer种子断层扫描技术
植物作为地球上常见到的景物,是组成地球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年来,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植物生命及其生长过程的奥秘并取得一定成果。花朵是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性,高精度、高真实感的花朵对象模型仍然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花朵本身结构复杂、内部组织贴合紧密等原因,使得三维植物器官数据场分割工作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为解决植物器官CT图像的分割和可视化问题,可以植物花朵器官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获取花朵体数据信息,并对获取的花朵体数据信息进行分割处理,采用形态学细化算法对每幅分割后的植物器官图像进行骨架提取,获取特征端点的,从而为植物器官的表面重建提供数据支撑。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还可用于种子质量控制以及种子检测标准确立,该系统能检测细微的内部结构(种皮、外壳、胚芽、空腔)。
对每一粒种子检测,都需要复杂的处理流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其不变高品质。尽管有各种实验方法可以选择,但是在种子检测方面,X射线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通过影响处理系统,CT设备可监测到每一粒种子。自2003年起,Frauhofer EZRT开始了种子CT断层扫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材料的研究已经从种子扩展到植物根、茎、果实等领域,走在CT植物表型研究的较前列。其中一款自动化系统,种子无需单独分开,软件可将每粒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分离,从而简化了样品制备,能在一次实验中实现大量种子检测。此外,也可实现自动机械臂取料,托盘内科放置多个小盒。操作界面简单,校准或系统射线管温度控制均为独立。该设备可实现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稳定、清晰成像,几何分辨率约为50um。
Frauhofer植物计算机断层扫描表型成像系统采用微焦点X射线成像原理进行分辨率三维成像,可以在不破坏样品(无需染色、无需切片)的情况下,获得高精度三维图像,显示样品内部详尽的三维信息,并进行结构、密度的定量分析,适用于观察植物化石样品结构和植物活体组织的细胞结构,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学、组织学、生物学特别是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例如花、果实、种子、根系等研究。
Frauhofer研究院是世界知名的应用技术研究院,很多工业技术都源自于该研究所。Frauhofer专门成立的植物表型CT研究组致力于CT技术应用在植物的表型研究上。与传统医学CT不同,植物CT研究需要独特算法和软件等。
Frauhofer研究院在该研究领域位于世界前沿。
Frauhofer植物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优点:
1.该无损监测系统可适用于不同植物
2.系统可快速有效扫描全植株
3.借助温室以及数个环境箱,可模拟真实环境条件
气候变化的后果极其复杂,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例如,气温上升可使一些区域不适合居住,切断了当地居民获得水源的主要通道。即便发达国家也难以逃脱气候变化影响,被迫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农业的思维方式迫在眉睫。现代植物栽培种不能快速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农民需要栽种能调整适应了当地主要条件的植物品种。这是为何研究者X光研发技术中心EZRT专注于无损监测以及植物分析。
许多植物品系(如土豆、小麦、水稻和木薯)都在努力适应世界气候条件变化条件。要寻找到适当应对应用环境条件改变的方式,Frauhofer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植物品系如何应对环境冲击。表型是一种鉴别植物的方式,例如,鉴别在高温条件下仍能有足够产量的植物。
实际环境下植物分析
理论上,人们可在田间通过人工视觉简单观测植物。但该方法为主观方法,并不精确。如果一个人连续观测数百个植株,很容易看出趋势,但结果总是不同。因此,研究人员选择使用非破坏性监测系统,Oliver Scholz教授,X光技术研发中心的系统研究组负责人表示。要生成有意义数据,研究人员需要分析多个品系的各数十株植物。该研究所位于Fürth的基地针对此研究配备了一个专门温室以及数个环境箱,用以模拟限定气候条件。研究者直接读取并精确分析叶片尺寸、叶面积、倾斜以及曲率等。
鉴别高产品种
植物由地上和地下器官组成。植物健康和生殖等重要指示因子位于地上。人们可从叶片(植物太阳能电池板)收集有价值信息。光学监控技术,例如3D激光技术,非常适合观测叶片以及其环境。利用3D植物扫描仪获取植物3维图像。激光可向叶片表面投射窄线。因该线沿叶片走向,相机可记录该线的位置。几秒钟,即可生成数以百万的3D坐标,用以描述叶片表面(says Scholz)。
因该所的工作涉及到长期观测和检测的多个系列植物,该方法生成了大量3D数据。要对来自植物的单个叶片实现对比,研究所开发了特殊的软件程序,使用复杂过程来计算叶片主要参数,之后以更小软件包的形式提供这些参数。研究人员从而可直接读取并精确分析叶片尺寸、表面积、倾斜和曲率。生物学家获取此类表型数据并将其与微生物学知识相关联,从而鉴别生物机制,允许特定植物品系快速生长,即便在极端条件下也有足够产量。
地下X光成像:数分钟构建3D CT
植物地下部分,例如其根部结构和果序也可提供关于植物生物量的重要信息。光学监控技术于此已经达到极限,这是为何研究人员在此处选择了X射线。X射线成像和显微法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技术可轻松用于检测钢制或其它合金材质大样品。在现今系统上可以清楚显示小材料缺陷,轮胎铝轮毂或缸头壳体,易于鉴别。但表型领域研究者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工业和实验室多处应用不同,表型不仅仅关注图像品质,成像的限制因素是成像时间,Stefan Gerth博士-革新系统设计团队负责人表示,该所研究者开发了自己的实验室系统,目标是在有效图像品质和更短测量时间间取得平衡。
X光可帮助研究者看到地下情形。上图是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土豆
测量时间影响非常大,原因是研究者通常会测量一系列产品。长时测量在时间上并不经济,将植物长时间放在X光机内相当于将植物从其熟悉环境中“隔离”出来,严重影响效果的有效性。Frauhofer研究所X光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投入到优化X光系统的研究中,从而可约在5-7分钟完成植物扫描。另外除了特别适应的硬件,研究所用的软件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成像时间短,源数据包含很多噪音,难于处理。智能算法很大程度上对此进行了补偿,可全自动将植物器官与周围环境分离出来。
下一步,软件自动鉴别果实和根部结构的纵横比以及植物器官的重量。要确保声明可靠性,研究者对试验系列进行数周、数月的观测。在实验结束时,利用一段时间的柱状图,研究者可以弄清楚植物如何进行地下生长发育。Joelle Claussen解释道,他已经在X光技术研发中心测量了数以千计的植物。尽管该所就检测系列取得较高的成功率,也无法完全模拟温室环境中真实的环境影响。这就是为何生物学家要在真实环境条件下对齐进行验证的原因,Claussen表示。
在国内和国际商业和研究伙伴的支持下,Frauhofer研究院非常确信研究者的无损监测系统可在气候变化情况下,提供适当应对措施。
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是Frauhofer
植物断层扫描系统的中国区代理,负责其系列产品在中国的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
X光可帮助研究者看到地下情形。上图是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土豆。
3D计算机断层扫描原理:
3D断层扫描(CT)可生成诸多方向的多个X光图像(投影)。与医学CT扫描不一样,工业CT系统扫描的目标经常会安装在旋转桌面,位于X光射线管和检测器之间。目标绕其轴旋转同时,记录下投影。
WIWAM植物表型成像技术
WIWAM温室植物表型成像系统是SMO公司和比利时根特大学写VIB所开发,采用了开放式框架,可以整合市面任意相机系统,该系统集植物自动传送技术、自动浇灌称重技术、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多光谱激光雷达成像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RGB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同时可实现多光谱、RGB微根窗全自动根系表型观测,高通量、无损伤、全自动实验观测分析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形状表型,成为先进的表型组学与遗传育种科研机构的重要平台,如比利时VIB所、比利时根特大学、澳大利亚表型组织、拜耳作物等等。
WIWAM XY小植株植物表型成像系统
WIWAM XY中、小植株植物表型成像系统
WIWAM Conveyor高通量大植株植物表型成像系统
温室多光谱激光表型成像系统
室内自动表型成像机器人
室外表型成像系统
Phenomobile全自动植物表型成像机器人
野外天车式表型机器人
ALPHI野外拖车式植物表型机器人
Phenomobile V1野外中小植株植物表型成像机器人
Phenomobile V2全自动大植物表型成像机器人系统
该Phenomobile植物表型成像车为法国Hiphen公司自主研制,专有软件分析系统,是当今世界上自动化程度高通量田间表型成像系统。
系统设计可在2.5m宽通道运行,远程聚焦可达12m,可向各个方向移动,测量头高度可在1.0-4.5m之间进行调整。Phenomobile可沿微型田块按照预设轨迹运行,因采用了RTK GPS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田间多光谱表型测量平台
Hiphen田间物联网IoT是无线传感器的独特组合,用于不间断监控植物和环境状态。Hiphen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实现田间试验的实时监控。土壤和环境条件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Hiphen的IoT系统设计了各种传感器,包括气象、土壤条件、PAR以及RGB图像,数据15分钟传输一次。日常数据和图像由田间IoT传感器采集,图像处理后,获得的有价值变量用于试验决策支持。变量以易于解读的图表在Hiphen科学网站界面上显示,每天进行更新。
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将于与会期间展示系列植物表型以及生理生态检测技术,欢迎广大客户莅临我司展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