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展会 > 2010 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第二轮通知

2010 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第二轮通知

浏览次数:9346 发布日期:2010-5-10  来源:本站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0 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Sino-American Symposium on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10年6月16日-18日,北京,中国
June 16-18th,2010 in Beijing,China

建立中、美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全球医生组织(Global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
Clinical Center,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国家研究资源中心
NIH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Rescourse (NCRR)

协办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Per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PUMCH)

尊敬的院领导、科研机构主管, 各位基础和临床研究专家: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全球医生组织 (GlobalMD) 联合主办,北京协和医院协办的“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将于2010年6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

作为中美双方医学科研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此次论坛从形式上将突破以往单一学科或病种的学术会议, 更多地强调以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核心, 首次把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各学科专家所共同关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医药科研技术转化和国际合作与基金支持等问题列入具体日程。在内容上将横跨多项基础和临床专科, 共同探讨医学转化研究热点, 寻求新药研发方向。论坛重点探讨包括: 1) 肿瘤; 2) 感染传染性疾病; 3) 心、脑血管疾病; 4) 内分泌代谢疾病; 5) 呼吸系统与环境卫生; 6) 神经系统疾病; 7) 现代影像与核医学; 8) 基因学和干细胞临床试验和应用; 9) 药物研发技术转化和临床药物试验等领域, 将体现基础与临床实践转化研究的新理念和科研思维。

此次论坛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医学界的积极支持。届时, 有中美顶尖基础与临床医学专家, 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国际医学研究基金决策人一起参会。美国FDA也将派高级官员诠释新药研发和交流国际市场准入经验等。与此同时,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全球医生组织将诚邀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院士和科研专家带头人莅临演讲交流, 并共同探讨成立“中国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与美国NIH转化科研基金建立战略合作等重要问题。

通过“转化医学研究”以促进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这一理念由NIH率先提出, 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关系到国际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 更关系到从实验室成果转化成为患者临床前的临床应用全部过程。鉴于转化医学研究直接惠及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 转化医学研究已成为国际医学界所大力倡导的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 我国医学科研人员也积极地开展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应用, 成立了以转化研究为主题的医疗和科研中心或机构,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基础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

在此, 作为论坛主办单位诚邀您拨冗莅临, 并期望有机会就您所关心的基础与临床科研热点、临床疑难疾病、药物研发和创新, 以及临床实践与科研平衡发展等, 进行全方位交流和沟通。我们确信, 与会者将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对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的认识, 更好地利用中美合作的新平台,探讨更多的国际科研合作以寻求抵抗疾病的最佳有效方案,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最终为保障社会发展健康稳定发展而贡献力量。

期待与您届时在北京相会!(详细内容,请浏览: http:///SAS_CTR2010/   )

刘德培
中美论坛共同主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John I. Gallin
Co-Chair
Director for the U.S. NIH Clinical Center

“2010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简介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全球医生组织(Global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研究资源中心(NCRR)

引言:
“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旨在建立中美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合作的新平台。将临床医生、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以及医药卫生专家和学者所共同关注的医学科研及成果转化的国际合作提上日程, 并基于此平台开展广泛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转化医学研究的核心是加快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更有益的临床诊治实践, 以及全面认知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转化医学研究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医院的管理和发展,临床科研和药物研发, 更涉及到从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患者病床前的临床诊治应用的全部过程。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是我们所共同关心的提高健康和医疗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科学地研究并积极地转化为临床实践是提高医学科学水平的源泉。

目的: 促进中、美医学在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药物研发创新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深入和广泛性交流合作。

“中美国际论坛”重点探讨:
• 全球健康和临床研究未来展望和新方向—转化医学研究;
• 感染传染性疾病以及突发传染性疾病问题和临床研究;
• 临床药物研究的规范和准则, 以及保护受试者的医学伦理观念和科学管理;
• 基因学和基因突变性疾病—基因工程,细胞学技术转化治疗疾病的进展;
•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以及心脏疾病的临床转化医学的治疗进展;
• 解析药物审评机构的政策与法规, 新药研发方向和人体临床试验的科学管理;
• 从罕见或疑难疾病的研究领悟常见疾病临床研究, 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临床研究;
• 肿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与最新诊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 组织工程学, 干细胞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试验规范。

邀请参加者:
临床医生、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临床药物研究和科研管理人员、各个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医药研发技术及管理人员;以及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和曾在美国NIH及其基金资助机构学习过的专家学者等。

获益:
除获得相关专业领域最新临床和转化科研信息, 最前沿医药研究课题发展状况之外, 参加论坛本身对您的专业知识,科研理念和管理, 直接与NIH开展国际项目研究合作都将会获益, 包括如下:
• 了解和把握国际、国内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5-10年内的发展趋势;
• 了解相关领域的临床科研合作资源和把握以美国NIH转化研究基金为主的众多国际科研基金支持的机会;
• 关注和拓展中、美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之间可行性的临床研究合作;
• 探讨和交流从罕见或疑难疾病到常见慢性疾病的临床科研和进展等, 包括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和干细胞技术应用等;
• 了解和关注国际新药转化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和应用;
• 借鉴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规范和准则, 在共同遵循的医学伦理原则下, 开展临床人体和临床药物实验和研发。

2010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刘德培教授, M.D.
中美论坛共同主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Dr. John I. Gallin, M.D.
中美论坛共同主席
美国NIH临床研究中心院长,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IOM)

论坛筹备委员会

詹启敏教授, M.D.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时占祥(Tim Shi), M.D., PhD.
全球医生组织-NIH中国项目负责人

Dr. Frederick P. Ognibene, M.D.
NIH临床研究中心副院长

陈杰教授, MD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2010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2010年6月16-18日,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专家学者(高峰论坛中方主席,各位专家按姓氏拼音顺序)

刘德培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中方主席
王晓民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程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院长
柯杨教授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程书钧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刘谦卫生部副部长
主管科技司,科技发展规划
陈士林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
桑国卫教授
中国医药研发总框架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谊林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整形医院院长
邵明立卫生部副部长
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陈志南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红阳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
丁键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魏于全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副校长,科学院院士

戴尅戎教授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宝峰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小兵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
生命学院院长
杨跃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医院副院长
杨焕明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教授
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
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大一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赵玉沛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蒋建东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曾益新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Exper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Sino-American Symposium in June 16-18th, Beijing, China

NIH Senior Directors:

Dr. Francis Collins, M.D., Ph.D.
Director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

Dr. Anthony S. Fauci, M.D.
Director for the NIAID, NIH
美国国家感染和过敏疾病研究院院长

Dr. Roger Glass, M.D., Ph.D.
Director for the NIH Fogarty Int’l Center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副院长,
兼福格提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Dr. John I. Gallin, M.D.
Director for the NIH Clinical Center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院长
Co-Chair for the Sino-America Symposium
On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中美临床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共同主席

Dr. Anna Barker, M.D.
Deputy Director for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 NIH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副院长

Dr. Barbara Alving, M.D.
Director for the National Cancer of
Research Resources, 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国家研究资源中心主任

Dr. Christine Grady, RN, Ph.D.
Deputy and Acting Director
Dept. of Bioethics at the NIH Clinical Center
生物伦理中心执行主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

Dr. Frederick P. Ognibene, M.D.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IH Clinical Center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副院长
主管国际教育交流与战略合作

Department of Human Health Service (DHHS):

Dr. Jerry Menikoff, M.D., J.D.
Director, Offi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 Office of Public Health and
Science, OS, DHHS
美国卫生部, 伦理和人体研究委员会主席

The U.S. FDA:
Dr. Margaret Hamburg, M.D.
Director and Commissioner for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Dr. James O. Woolliscroft, M.D.
Lyle C.教授, 密西根大学医学院院长

Dr. Joseph C. Kolars, M.D.
资深副院长,医学教授,教育和国际合作
密西根大学医学院

Dr. Philip Greenland, M.D.
美国西北大学常务副校长,
兼西北大学附属临床和转化研究学院院长

Dr. Gordon R. Bernard, M.D.
范德堡大学副校长,
兼临床转化研究科学院院长

Dr. Maria Freire, Ph.D.
President
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
阿尔伯特• 拉斯克基金会主席
(拉斯克奖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

Dr. Harvey Fineburg, M.D.
President for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USA
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IOM)院长

Bernard Pécoul, M.D., MPH,
Executive Director, DNDi
(Drug for Neglected Disease Initiative)
非主流性疾病药物研发国际机构总裁

2010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 初步日程安排

6月16日
上午: 主题:开阔视野—临床和转化研究进入国际合作新框架

8:00 – 9:00 开幕式:
大会共同主席致欢迎词:
刘德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
Dr. John I. Gallin, 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院长。
特别致辞:“中国医学科研的转化研究”
陈竺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9:00 – 9:40 特邀嘉宾主题报告:
临床和转化研究全球化趋势 – 建立中国药物研发创新机制和国际合作平台。
桑国卫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
9:40 – 10:20 美国NIH全球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合作模式和发展前景。
Dr. Francis Collin, 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邀请)。

10:20 – 10:30 茶歇/休息

10:30 – 11:10 中美临床研究合作的契机 – 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合作。
大会共同主席:刘德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
11:10 – 11:50 从遵循临床研究的规范与准则看罕见疑难疾病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大会共同主席:Dr John I. Gallin,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院长。
11:50 – 12:30 论坛与交流(一):中美临床和转化研究
以疾病为核心推进中美“临床和转化研究”的战略合作
论坛主持人:刘谦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特邀嘉宾:桑国卫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工程院院士。
刘德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
Dr. John I. Gallin,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院长。
Dr. Barbara Alvin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研究资源中心主任。

12:30 – 13:30 午餐休息

下午: 临床和转化研究专题研讨分会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一):癌症I - 临床与转化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分会共同主席:曾益新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书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工程院院士。
题目1:中国癌症的临床和转化研究 曾益新教授主讲。
题目2:癌症个体化治疗的困惑与发展前景 程书钧教授主讲。
题目3:解析癌症治疗的临床指南与现状 – 中国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
顾晋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肿瘤医院。

该专题研讨会旨在探讨癌症三个关键阶段和转折点,即:癌症发生机制,癌症疾病个体化治疗和如何加快新诊断技术,新特异性药品市场化的进程。将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和产业合作通过合理机制合作,以共同推进临床研究与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案。此外,研讨会还将重点交流某些肿瘤具有挑战性和关键的临床科研问题,包括临床和转化研究方式及国际合作模式。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治疗癌症的最佳方法是如何形成,而未解决的临床实践问题又是如何转化成为基础科研课题的。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二):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对策
分会共同主席:陈志南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
Dr. Steven M. Holland, MD, 美国NIH-NIAID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研究所临床研究首席专家;
Dr. Bernard Pecoul, MD, 非主流性疾病药物研发国际机构总裁。

题目1:从乙肝到肿瘤分子标志物 – 转化技术到临床应用的生物标志物。
陈志南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
题目2:从罕见疑难疾病到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 – 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解析。
Dr. Steven M. Holland, MD, NIH-NIAID临床研究首席专家。
题目3:迎接全球健康发展的挑战 – DNDi研发经验与国际临床研究合作。
Dr. Bernard Pecoul, MD, 非主流性疾病药物研发国际机构总裁。
题目4:从SARS到H1N1,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爆发与预防性手段 – 疫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钟南山教授,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工程院院士。

本专题研讨会有两个预期目标:第一希望明确了解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或市场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或在科研产品联合开发和商业化成果转化时所必要的环境和支持;第二希望通过中美专家学者交流,扩展全球健康研究的合作,重点是感染传染性疾病,包括耐药性结核,非常规性感染性疾病和H1N1流感病毒等传播。同时,与会者将交流实践中所运用的具体诊疗方案,期望对医疗,公共卫生和非盈利等机构的合作起指导意义。

本专题将有四场报告,特邀嘉宾有临床研究型专家学者,同时也是实现从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诊断,最后进入市场的实干专家,2010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 初步日程安排还有来自NIH引领NIH结核病/传染性疾病基础研究的顶尖科学家,第三位是来自国际著名非赢利医疗机构的代表,最后,本专题还邀请了SARS和H1N1流感预防的重要决策者和临床专家,他将与大家共享实例,探讨如何为健康社会和预防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爆发而进行临床研究。主讲专家们还将与参会专家学者互动探讨共同关心的相关专业转化研究等问题。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三):组织工程治疗学及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分会共同主席:付小兵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
曹谊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院长。

题目1:干细胞研究成果转化与临床实践 – 基础科研是回答临床问题的关键。
付小兵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
题目2:组织工程学的临床研究应用 – 从实验室转化到临床患者床边的实践。
曹谊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院长。
题目3: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 技术转化与患者获益。
程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研究所副所长。

该专题研讨分会将依据目前基础与临床研究状况,分析滞后的科研理念对医学创新的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快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临床科研创新性进程,强化其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分会旨在鼓励规范化临床研究和设计,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公认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克服目前的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障碍。依据对于人体干细胞实施临床转化应用的国际共识指南,区分其与生物制剂和药品的不同,对于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出与相关医学伦理学相结合的需要。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四):心脑血管疾病I - 高风险人群流行病学的临床和转化研究
分会共同主席:杨宝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Dr. Philip Greenland, MD, 美国西北大学常务副校长,兼西北大学附属临床和转化研究学院院长。
题目1:生物靶向性研究和高风险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应用优势和不足。
Dr. Philip Greenland, MD, 美国西北大学常务副校长,兼西北大学附属临床和转化研究学院院长;
题目2:对于心脏猝死疾病的临床研究 – 基础研究发现新靶点和转化研究应用。
杨宝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题目3:动物模式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人体试验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性治疗。
杜杰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安贞医院心肺研究所副所长。

该专题分会将就临床研究规范与准则,以及医院、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医药科研监管机构之间的有效整合,探讨促进新的科研发现迅速转化到临床实践的整体流程。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影响中美两国社会健康状况的头号杀手疾病,但各自又有其独特高危人群的基因组差异。为了促进双方的临床科研合作,建立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合作者在此平台上可以共享不同种族人群的药物临床实践信息,并有效地塑造临床研究模式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核心解决方案。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五):临床药物研发圆桌会议 - 药物临床人体试验: 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与建立数据监管机制
分会共同主席:魏于全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士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
Dr. Evan Loh, MD, 辉瑞制药全球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

题目1:临床和转化研究与产业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结合。
魏于全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题目2:转化医学: 激励国际制药企业提供高效益产品的机遇。
Dr. Evan Loh, MD, 辉瑞制药全球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
题目3:待定,丁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题目4:药物研究的规范和转化准则 – 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的新药物开发技术,
蒋建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个独特专题圆桌会议 – 从研究和制药企业合作关系的角度关注新药物的研发。与会者将有共同机会展示各自领域的专长,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对转化医学的理解,提出如何加强企业、临床研究机构和国家政策法规监管机构以及社区医疗的综合性合作。特别依照国家药监局SFDA和美国FDA的政策和法规,该圆桌会议希望探讨在药物发展和临床试验中多元化的不同挑战;同时,揭示中美在药物创新研讨中的特殊需求和机遇。

16:00 – 16:20 茶歇 / 休息

16:20 – 17:20 专题研讨分会总结座谈会(一):
主持人:柯杨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此总结座谈会旨在通过此形式让参会者弥补由于同时间举办研讨分会,而无法同时关注不同专题研讨。希望了解各分专题研讨会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所以,此总结交流座谈会将在每天学术活动的最后时间段内。座谈会主持人邀请各分论坛的主席一起交流他(她)所负责的分论坛有哪些重点?哪些困惑?哪些通过交流而有希望开展合作?与会者可利用此座谈,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和体会。

18:00 - 19:30 欢迎宴会及特别荣誉专题报告:
特邀专题报告:突破胚胎干细胞转化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瓶颈。
国际著名干细胞研究专家:Dr. Curt Civin, MD,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心主任,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副院长(Invited)。

6月17日

上午: 主题:着眼现实研究资源—规划、整合与实践策略

8:30 – 9:00 大会主题报告:
借鉴国际转化研究中心的管理与规范,建立中国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以适合于临床实践和科研的需要。
戴尅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工程院院士。
9:00 – 9:30 从基础科学发现转化到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战略性认知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基金资助项目和临床和转
化科学奖金(CTSA)。
Dr. Barbara Alving, 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附属国家研究资源中心主任。
9:30 – 10:00 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的核心问题 – 作为患者和临床研究受试者的差异。
Dr. Jerry Menikoff, MD, JD, 美国卫生部(DHHS)人类研究伦理保护检察委员会主席。

10:00 – 10:10 茶歇/休息

10:10 – 10:40 范德堡大学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模式 – 范德堡大学生物数据库,医疗和临床研究的电子病历信息资料库,
科研项目配对数据库等管理。
Dr. Gordon R. Bernard, MD, 范德堡大学副校长,兼临床转化研究科学院院长。
10:40 – 11:10 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模式 – 北京协和医院的特色。
赵玉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1:10 – 11:50 美国密西根大学倡导的转化研究国际合作的模式 – 建立与中国开展临床和转化研究交流的平台。
Dr. James O. Woolliscroft, MD, Lyle C.教授,密西根大学医学院院长。
11:50 – 12:40 论坛与交流(二):临床药物研究的政策法规与国际接轨
对比SFDA和FDA药物研发和审评的政策法规,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药物研发国际合作对临床和转化研
究的促进
主持人:王晓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
特邀嘉宾:邵明立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丁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Dr. Bradley Marchant, MD, 辉瑞国际研发中心(上海)负责人。
江冀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美国FDA驻中国总代表(invited)。

12:40 –13:30 午餐或小组会议

下午: 专题研讨分会—临床和转化研究二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一):癌症II - 个体化诊疗方案应用和癌症临床高危人群的研究
分会共同主席:程书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工程院院士。
杨焕明教授,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中心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题目1:基因测序工程与个体化医疗手段的突破。
杨焕明教授,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中心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题目2:待定,王红阳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题目3:待定,魏于全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题目4:癌症患者中精神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和探讨。
Dr. Maryland Pao, M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临床研究主任。 NIMH, NIH。

本分会论坛继衔接前一天癌症专题讨论议题:重点关注癌症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与选择应用。医学研究对于个体或亚群体的基因特质的认知,特别是个体基因测序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临床循证治疗的结果,为癌症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和可行性。也使得患者基于个体的基因特质有可能选择采取不同的治疗。因此,临床研究的重点,包括治疗方案设计和临床数据收集, 预后结果报告和特定药物具体治疗方案和使用,都应得到充分的考虑。这将是实现诊治协同的根本保障,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循证依据。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二):心脑血管疾病II - 高风险人群流行病学为基础的临床转化研究
分会共同主席:胡大一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题目1:待定,胡大一教授,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题目2:待定,杨跃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题目3:对比美国和中国:机遇与挑战的临床和转化型研究,预防中风的早期诊断技术发展。
胡晖博士,VPDiganoistics公司总裁(美国),NIH-SBIR资助项目。

本分会论坛将继衔接前一天的专题讨论。对比中美两国社会群体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殊人群,并以此作为流行病学的基础,解析中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差异。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头号健康杀手疾病,在中美两地有其独特的基因型的差异。为促进双方合作,希望借此论坛建立一个科研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同一领域的合作者密切合作找出种族群体的临床实践和药物使用的不同,最终为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核心健康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三):转化医学研究:医疗设备技术转化以及中国市场和实际应用
分会共同主席:曹谊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院长,
Dr. Bruce Gingles, PhD, 高级副总裁,库克医疗公司 (美国)。
题目1:转化医学研究和医疗器械创新: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思考。
Dr. Bruce Gingles, PhD, 高级副总裁,库克医疗公司 (美国)。
题目2:待定,中国医学科学院。
题目3:待定,上海交通大学。

该论坛分会首先将探讨临床转化研究,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在商业化成果开发的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第二个目标是从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中开展比较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治方法达到最佳医疗效果。最后,如何提高医疗设备技术的创新,知识产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13:30 – 16:00 专题研讨会(四)中美“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和管理
暨北京协和医院第三届转化医学研究论坛
分会共同主席:赵玉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Dr. Gordon R. Bernard, MD, 范德堡大学副校长,兼临床和转化研究科学院院长。
题目1:西北大学 – 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和协作组织结构。
Dr. Philip Greenland, MD, 西北大学资深副院长,兼临床和转化研究学院院长。
题目2:以临床研究专科为主题建立整合型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模式演讲者TBD。
题目3: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 建立特色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徐国彤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该专题研讨分会将探讨根据各种科研资源和优势,如何建立各具特色的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在NIH国家研究资源中心提供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奖金(CTSA)的资助下,美国已形成了以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为主体,整合其他交叉科学研究机构的立体化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模式。目前在中国涉及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试验项目则是以医院或专科性临床医疗机构包括药物实验基地等为主体。参会者将从临床和转化研究的理念上探讨和解释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的功能,尝试在交叉学科范围内推广临床和转化研究到社区医疗机构的概念,通过科研技术成果的市场化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选择。因此,该分会论坛将关注类型各异的转化研究中心、研究
院的模式,最终将临床研究的发现转化为公众卫生保健的服务。

16:00 – 16:20 茶歇/休息

16:20 – 17:20 专题研讨分会总结座谈(二):
主持人:柯杨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此总结座谈会旨在通过此形式让参会者弥补由于同时间举办研讨分会,关注不同专题研讨。希望了解各分专题研讨会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所以,将此总结交流座谈会安排在每天学术活动的最后时间段内。座谈会主持人将邀请各分论坛的主席交流他(她)所负责的分论坛有哪些重点?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通过交流而有希望开展合作?与会者可利用此座谈,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和体会。

18:30 – 19:30 特殊晚宴与特邀专题报告:
欢迎北京市副市长,介绍北京市生命科学园项目的发展。
特别专题研究:美国NCI - BioBANK项目及规范。
特邀报告人:Dr. Julie A. Schneider, Ph.D.
Program Director, Office of China Cancer Programs, NCI, NIH

6月18日
上午: 主题:构筑未来—引入国际临床研究基金管理与临床教育

8:30 – 9:10 大会特邀专题报告:
美国最高医学成就奖 – 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及基金会名言:“如果认为医学研究花费大,那么,
试看疾病对人类社会财富的消耗!” – 美国拉斯克奖对医学科学成就的共识。
Dr. Maria Freire, PhD, 阿尔伯特.拉斯克基金会主席。
9:10 – 9:50 Doris Duke国际医学基金会 – 支持发展中国家关于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意义所在。
Dr. Elaine K. Gallin, PhD, Doris Duke基金会高级顾问及医学研究主任。
9:50 – 10:20 不断更新医学教育体制以提高医生的临床研究的质量和规范。
柯杨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10:20 – 10:30 茶歇/休息

10:30 – 11:10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育的转型 – 培养新型临床和转化医学科研人员而建立临床和转化科学学院。
王晓民教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11:10 – 12:00 全球医生组织特别项目 – 中美医学合作荣誉奖。
为开启和推动中美医学界临床及转化医学合作发展做出贡献的倡导者和科学家。
由全球医生组织主持,特邀卫生部领导颁奖。

12:00 – 12:30 闭幕式:

中美论坛回顾总结 – 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合作的发展前景。
詹启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下午: 特别专题会议(凭邀请函出席):

13:30 – 15:00 中国临床与转化医学学会(筹备)会议:
建立中国国家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科学学会机构,建立中美及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合作平
台,寻求新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基金支持。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主持。

13:30 – 15:00 专家 - 企业圆桌会议(邀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参加):
如何整合医院临床中心,生物工业园,医药研发和CRO的科研信息和市场预测,以提高临床和转化研究的
成效,确保对药品质量的控制。

点击下载报名回执2010 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回执.doc

更多会议信息:http:///SAS_CTR2010/

会议注册: http:///SAS_CTR2010/reg/

相关链接:2010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

联系方式:

绿字公关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滢星/陈思思
电话:010-84351699-8012/8003
传真:010-64915913
邮箱:stella_zhang@gw-bj.com  / chensisi@gw-bj.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国际合作处
孙老师
电话:65105938
传真:65124876
电子邮箱: dakuansun@yahoo.com.cn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邮政编码:100730

全球医生组织中国办事处
周老师
电话:(010)65058815
传真:(010)65058852
电子邮箱: Admin@GlobalMD.org
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5号, 10层20-22, 邮政编码:100730
官方网站: http:///SAS_CTR201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