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瑞沃德结识于2020年的年会
据了解,毛老师最擅长的领域主要是常规病理技术,时间稍微充裕一些他就会马上投入到肺癌相关的研究当中。
自毛老师决定从事临床工作那一刻开始,他几乎是全身心扑在了病理事业研究上:
从事病理技术工作近20年,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
带领着十几个人的技术团队,虽然不是硕博导,但也时常会给医院里其他同事带的学生病理技术上的专业指导;
近几年做了好几个发明专利,正在进入国家实质性审查阶段;
……
这一年,瑞沃德带着自主研发的切片机参加了近40场病理领域的学术展会,我们也常常在这些活动现场看到毛老师忙碌的背影。
2020年底毛老师与瑞沃德不期而遇:“我在年会上看到你们的设备,就把它们带回来开始用了。”
那时候,瑞沃德的病理设备才刚投入市场没多久,毛老师也算是我们最早的一批使用客户。
“我主要是觉得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不够。全靠人来做这些事儿,会让我们的效率比较低;没有标准化的话会让我们做出来的片子规范化不够。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思考有什么方式能够做得更好,而现在确实更依赖技术这一环。”
正是起源于那次邂逅,毛老师与瑞沃德从此便开始了相伴成长的科研之旅。
他不仅给科室添置了3台瑞沃德石蜡切片机,直到现在也一直在把瑞沃德的产品推荐给更多病理同行。
“我觉得切出来的片子还比较缜密,然后机器使用起来比较轻巧,切片质量也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个是我看中的地方。”
02
从事病理工作这十几年,每天重复的是同样的活儿
提及从事病理技术工作的这十几年,毛老师坦言:“其实大家都知道,从事医学是一个苦的活,因为每天反反复复重复的是同样的工作,好像没什么新的挑战,但是,可能就是你松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岔子。”
说起来,其实毛老师最初就读的是临床专业,最开始从事的也是临床工作,但他来到了现在所在的科室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动手,于是毅然改转了技术。
这一转,就是十几年的光阴。
尽管病理技术工作在外人看来,做的都是非常基础的活儿,但对于病理工作者来说,这一路也并非全是坦途。
“到我工作第十年开始评职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这个专业其实是很小众的专业,考试的时候就被卫健委卡住了,他们会认为,如果你读的是临床的专业,那就应该去考临床相关的。当时我还把这件事反映到国家卫生部考试中心那边,但是最后也没能得到完美解决,所以在那期间自己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思想波动,多亏了我的主任给了我力量,后来一咬牙坚持下来,又差不多冲刺了近十年。”
在与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毛老师还笑着说:“有时候总觉得顺利的都是人家,坎坷的都是自己。”
失控、厌倦、坎坷……似乎这是职场常态。尽管偶有挫折,但毛老师却始终如一地在在同一个行业呆了将近二十年,我们十分好奇:“毛老师,对于病理事业,难道你都没有感到过疲惫的时候吗?”
“别人都说结婚七年之痒,我觉得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一份工作干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疲惫期。特别是如果你努力之后,成绩取得不理想的情况下。但其实如果你再坚持一下,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03
从事病理技术工作,要眼勤手快、有悟性、得有医学背景
当我们问起:“毛老师,在您看来,从事病理技术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毛老师非常真诚地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经验与寄望:“眼勤手快,有悟性,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学背景。”
“说实话,病理技术工作真的属于比较简单的活,你可以快速地学会,但是要想把这个活干好的话,其实还是很难。甚至有些人可能干了一辈子,他也没有悟到这个活到底怎样才能干好,那他就只是一个从事病理技术的工作人员而已。”
“除此之外,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见解能力。从解决问题上面来讲,我们肯定得自己去琢磨、解决那些遇到的问题,首先得知其然,而且得知其所以然。再者,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还得防范问题下次再出现,还有一些没办法杜绝的人工操作,我们可以去预防。”
而关于“需要具备医学背景”这一点,我们都认为这是最基础的要求,惊讶于毛老师为什么要把它放到最后再次强调?
毛老师给出了答案。
“医学生在经过医学方面的培养之后,他会有一种久而久之的对患者的同理心,会更注重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是从事医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它跟你自身的技术无关,首先要能够去为患者着想。”
我们在和毛老师谈话的一个多小时里,发现从他的言语间感受最深的是“以人为本”。
谈及医疗设备,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要把技术人员的安全保护好;谈及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品质,他最为强调的是要会替患者着想。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让我们共同期待毛老师在未来的病理事业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如果您想了解毛老师同款设备
瑞沃德切片机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申请
会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