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个头很小,全身只有3mm长,但自从20世纪初以来,科学家就发现它拥有完整的基因序列,与小鼠、斑马鱼、家鸡和非洲爪蟾一样,均为重要的模式研究用动物模型。在维也纳兽医大学(Vetmeduni Vienna),果蝇很是神秘,并不露面,培养在Memmert低温培养箱IPP中。
追寻达尔文进化论的足迹
在论及气候环境变化时,对某一物种种群应对气候变迁的生存机理研究比以往更为热门,肇始自1920年代的群体遗传学不断为大家展现遗传科学与进化理论领域的新发现。
快速演化中的进化
因此,为什么一个种群内的成员各不相同?为什么某些种群比其他种群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种群间所共有的基因又有哪些,其基因形态在受环境影响下发生突变的程度又有多大呢?
在Vetmeduni Vienna 群体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来验证相关问题。 但又是什么让果蝇成为模式研究生物的呢?原因在于它让研究者能够在快速运动中研究进化课题,同时继代周期又很短,容易培养。此外,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总共大约只有14000个基因,因此非常容易进行调控。通过直接调控标靶基因,研究者可以针对多背景环境进行基因替换研究,不管是代谢过程、交配行为、老化、肥胖,乃至由病原体或气候变化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可纳入研究范畴。
其中,一些优质品系的果蝇已经进化了100多代,每个继代果蝇的基因测序正在逐渐解答着大家的疑问:哪些基因片段发生了改变?在不同环境下哪个基因变异占优势?哪些特征能够遗传给子代,又是如何改变他们的外在表现的?人类基因与果蝇基因有70%是相同的,因此这些研究发现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