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斯蒂芬•黑尔(Stefan W. Hell)和威廉•莫尔纳(William E. Moerner),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
获奖理由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光学显微技术无法突破一条极限:它永远不可能获得比所用光的半波长更高的分辨率,这被称为“阿贝衍射极限”。然而,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使用荧光分子,巧妙地绕开了这一极限。他们突破性的工作将光学显微技术带到了纳米尺度。
成果解析
埃里克•白兹格、斯蒂芬•黑尔和威廉•莫尔纳由于超越了0.2微米这个极限而被授予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于他们的贡献,现在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纳米世界。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项不同的工作。其中一项是斯蒂芬•黑尔在2000年开发的STED显微镜技术。这项技术同时使用两束激光,其中一束激发荧光分子发光,另外一束将除了一个纳米尺寸之外的荧光全部猝灭掉。这样,通过一个纳米一个纳米地扫描样品,我们可以获得分辨率高于阿贝衍射极限的图像。
另一项工作来自于埃里克•白兹格和威廉•莫尔纳,他们各自独立地建立了单分子显微镜(single molecule microscopy)的基础。这项成果可以将单个分子的荧光打开或者关掉。科学家们对同一区域反复成像,每次只允许几个分散的分子发光。将这些图像叠加就获得了分辨率达到纳米尺 度的图像。在2006年,埃里克•白兹格首次使用了这种方法。
获奖者简介斯蒂芬•黑尔(StefanW. Hell):德国人。1962年出生于罗马尼亚的阿拉德(Arad),1990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哥廷根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主任,和位于德国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部门负责人。
早在2004年徕卡显微系统就与Stefan Hell合作推出了商业化4Pi超高分辨显微镜,开启了超高分辨产品商业化的先河。
2007年,他将STED专利技术授权徕卡研发STED超高分辨显微镜,推向市场后,该系列产品广受好评。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们利用荧光分子为细小的物体“标记”,让它们在显微镜下变得五彩缤纷,轮廓清晰,使科学家能在显微镜下一瞥纳米级别的微小世界。
今天,纳米显微技术已经在全球被广泛使用,并且不断在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