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把人体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图像化、数据化表达,被誉为“中医第5诊”、“中医热CT”,可以提供中医特有的多维可视化信息。它能看到中医经典理论所阐述的整体观、阴阳、藏象、经络理论,好像给每位中医安上一双扁鹊的眼睛,可以清晰观察出人体不同区域温度分布规律,进一步推断人体病理变化。
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辨证论治。医生在疾病辨证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先通过四诊合参收集病人的相关病情资料,但从病人那里获得的客观资料有限,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出现诊治偏差。红外热成像技术能精确、客观、无损的反应人体的病理状况,并以温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弥补了辨证论治因主观因素所带来的缺陷。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的诊断思维,如以常衡变、见微知著以及司外揣内。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的面诊、舌诊、证型以及中医的经络研究中应用较多。
红外热成像与经络穴位
利用经络穴位诊断疾病的方法由来已久,经历了多年临床实践的验证,是科学的、准确的中医诊法。正常人的经络是深伏于人体肌肉筋膜之间,摸不到看不见。红外热成像能将人体脏腑功能状态通过经络穴位热辐射变化真实的直观的记录下来,能快速准确反映经络穴位异常状态。比如肺脏病变,手太阴肺经可表现出异常热结构,肝胆病变,肝胆经络可表现异常热结构。
督脉为尾闾穴起点,沿着脊柱正中,延伸到头前发际,按照比例,标出各个穴位的位置,用计算机进行定位和测量计算,避免人工在热图上寻找穴位不准确的弊病。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体特征。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进行观测,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红外热像数据特征,评估不同体质类型人群脏腑代谢状态,进而达到辨识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红外在中医预防方面的应用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防治原则,说明中医非常重视疾病预防。在人意识到患病或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病灶区组织新陈代谢发生变化则表现为病灶区的相应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观测病灶区范围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变化来判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红外成像仪温度精确度较高,它可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人体体温变动范围在±0.05℃的图片,基于这样一个优势,使我们更能直观的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及疾病所处的阶段,进而达到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疾病发生的前期状态,表现部分组织器官的机能出现功能性改变,但无器质性改变。就九种体质的分类而言,亚健康是除平和质外的其它八种偏颇体质。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迫切需要把握自己的健康状态,防止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运用现有医疗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治愈一些疾病,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问题,此时这样一部分人群将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表热能的变化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状态的反映,而人体全身能量代谢状态可以通过红外技术测知,是目前检测亚健康的最佳技术。目前有关亚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