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种类及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浏览次数:240 发布日期:2023-9-12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体液性抗体由B淋巴细胞系产生。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原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 IgE和IgD5种类型.目前对免疫球蛋白G、A、M、E了解较多,对D的功能了解较少。
1、 IgG:是血清中浓度的一类球蛋白,约占免疫球蛋白含量的70~80%,50%分布于血浆。机体受到抗原初次刺激后,其产生时间仅次于IgM。在抗体介导的抗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IgG是球蛋白单体,分子量16万~18万,可以通过兔的胎盘,但不能通过猪和牛的胎盘。在体内可以有效地抵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袭。在体外的血清学反应中,参与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
2、 IgM:由5个球蛋白单位组成的五聚体,在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分子量90万,是体内的球蛋白。抗原初次刺激机体后,IgM出现最早,在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主要分布在血管内,可以通过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及中和病毒的作用。因其是五聚体,免疫作用很强,是IgG的100倍,但由于含量仅为IgG的1/10,且持续时间短,所以在抗感染免疫中不能起主要作用。在体外的血清学反应中,参与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
3、 IgA:有单体和双体两种形式。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分子量约为17万,亦称为血清型IgA,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双体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气管分泌液,以初乳中的含量。双体IgA亦称为分泌型IgA,由存在于粘膜和组织上的浆细胞产生,分子量40万,含量较单体高6~8倍,是粘膜的重要防御因素,可以阻止细菌或病毒吸附于粘膜表面。
4、 IgE:是一种特殊的糖蛋白,为单位体结构,分子量19万,由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固有层及局部淋巴结中的浆细胞所形成,在血清中含量甚微,是一种致敏抗体,容易吸附在细菌表面,当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引起过敏反应。在机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中几乎无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
1、反应物自身的因素
抗体:不同来源的抗体,反应性各有差异,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都影响抗体抗原反应,为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应选择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作诊断试剂.等价带的宽窄也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单克隆抗体不适用于沉淀反应.
抗原:抗原的理化性状、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反应结果.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出现沉淀反应,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出现沉淀现象.
2、反应环境条件
1、 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
2、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一般为15℃~40℃,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试验都有其*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此外,适当振荡也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
3、 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成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l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