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反向PCR基本原理及实验步骤

反向PCR基本原理及实验步骤

浏览次数:4954 发布日期:2023-5-2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1概述
通常测定一个与已知序列相邻的DNA序列是必要的例如位于编码DNA的上游和下游两侧的区域因子的插入位点以及克隆于Lambda、科期粒或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上的DNA片段末段的未知序列的探针等。这种末端特异探针在Southern Blot或染色体步(Chromosome walking)所需的噬菌斑杂交或克隆杂交中都十分有用。为了得到边侧序列的探针通常采用扩展的PCR方法使相邻边侧区域得以扩增

2 PCR与反向PCR的区别
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如图1所示

1  PCR引物扩增方向
 
反向PCR可扩增中间一段已知序列而两端序列未知的基因片段如图2所示

2  反向PCR引物扩增方向
反向PCR基本原理
反向PCRReverse PCR是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修改和发展是克隆T-DNA插入位点侧翼DNA序列非常有效的方法。反向PCR可用于研究与已知DNA区段相连接的未知染色体序列,因此又可称为染色体缓移或染色体步移。选择已知序列内部没有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段DNA进行酶切然后用连接酶使带有粘性末端的靶序列环化连接,再用一对反向的引物进行PCR其扩增产物将含有两引物外未知序列,从而对未知序进行分析研究
扩增前先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样品DNA,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成一个环状DNA分子如图3所示

3  线性DNA的环化

通过反向PCR扩增引物的上游片段和下游片段如图4所示

4  反向PCR扩增
 
反向PCR实验步骤
(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组一定要切成弥散性的条带。在酶切之前,应对基因组DNA定量。
 根据T-DNA的左边界序列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EcoR IBamH IHind IIIPst I,并在酶切位点上游附近设计引物Z1,Z2,Z3和Z4,然后用这些内切酶分别消化基因组DNA,酶切体系如下:
 
37℃ 过夜,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2)回收DNA 
 将酶切产物转到1.5 mL离心管中,用ddH2O洗涤干净,并稀释到250 μL
 加入等体积的酚和氯-仿(V:V=1:1),涡旋混匀,室温静置1 min;
 12,000 rpm离心1 min;
 将上清移到另一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涡旋混匀,室温静置1 min;
 12,000 rpm离心2 min;
 将上清移到另一管中,加入2.5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0.1倍体积的3 M 乙酸钠(pH=5.2),轻轻振荡混匀,室温静置5 min;
 4℃ 12,000 rpm离心10~15 min;
 弃上清,尽量除去管壁上的液体;
 加入1 mL -20℃预冷的70%乙醇,轻轻颠倒几次。12,000 rpm离心5 min;
 除去乙醇,在超净台上平放,将管壁上的乙醇挥发掉,20~40 μddH2O溶解。-20℃保存。

(3) 连接 
 连接体系如下:
12-14℃过夜连接
连接体系比较大,而DNA含量比较低,不需加入PEG4000,这样可以促进分子内的连接,减少分子间的连接。
 连接完成后,65℃水浴10 min灭活。按上述(2)抽提回收,溶解于40 μL ddH2O中。然后就可以用回收的链接片段做PCR了。

5反向PCR技术的不足
  1. 需要从许多酶中选择限制酶,或者说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酶进行酶切才能得到合理大小的DNA片段。这种选择不能在非酶切位点切断靶DNA。
  2. 大多数有核基因组含有大量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而在YAC或Cosmid中的未知功能序列中有时也会有这些序列,这样,通过反向PCR得到的探针就有可能与多个基因序列杂交。
6反向PCR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1. 反向PCR技术适用于基因游走转位因子和已知序列DNA旁侧病毒整合位点分析等研究可用于克隆启动子
  2. 反向PCR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它在各学科和各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它在各学科和各领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应用也将会更加普遍
来源:北京德航五洲科技公司
联系电话:15231226858(微信同号)
E-mail:516070781@qq.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