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色谱介质行业的发展概述
浏览次数:2512 发布日期:2023-3-15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色谱填料(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领域时又被称为“层析介质”)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关键,应用领域广泛,并对分离纯化的结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生物制药领域,而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及其工艺恰恰是影响色谱/层析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分离纯化环节不仅直接影响产成品质量,还占据了整个生物制药生产环节的主要成本。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生物药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为35-40%,而以药明生物为例,其原材料成本中填料成本占比在15-20%之间。因此,生物制药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生产成本的降低,离不开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的突破创新。其中,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及其工艺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增加,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带动色谱填料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2年全球生物药行业市场规模由2867亿美元增长至3706亿美元,2019-2022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由33.34亿美元增长至43.09亿美元。
全球色谱填料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相比国外,我国色谱介质行业发展较晚,但随着近年来多方面因素的驱动,国内生物药行业发展迅速,而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作为生物药行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耗材,其行业规模也高速增长,生物药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市场规模的增速尤为明显。
根据Frost&Sullivan 数据,2021年中国色谱填料市场规模为54亿元,预计于2025年达到96.88亿元。随着我国在生物药领域的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的到期,未来5年我国生物药色谱填料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色谱填料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色谱填料行业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全球色谱填料市场集中度高。根据西部证券研发中心资料, Cytiva (丹纳赫下属公司,从GE Healthcare并购而来)、Tosoh、Bio-Rad、Agilent、Osaka Soda、Fuji、Kromasil海外企业起步早,形成了较强的渠道和品牌壁垒,其中Cytiva市场占率第一:Cytiva 35%,Tosoh 8%,Bio-Rad 7%,Waters、Agilent、Osaka Soda、Fuji、Kromasil等其他合计50%。
与海外企业相比,国内本土色谱填料企业起步较晚,总体竞争力较弱,进而导致国内色谱填料市场长期被外资主导,国产化率仅为5%。随着国家“十四五”战略的提出,药物研发、生产的本土化、自主化越来越受到国内药企、研究机构的重视,提高色谱填料国产化率保证国家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自主发展,促进国内药品研发、生产的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微纯生物科技作为目前全面掌握液相色谱硅胶填料及树脂填料为数不多的国内厂家之一,依托于“纳米多孔微球核心制备技术、国际领先微球表面键合修饰技术、液相色谱柱及半制备柱装柱技术”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形成了从硅源合成微球并根据分析或纯化目标产物进行微球表面功能键合修饰及生产分析色谱柱和半制备柱的全产业链。
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纳米多孔微球核心制备技术平台
稳定、大规模生产1.7微米-100微米高纯Gold硅胶、无机有机结构杂化XP硅胶及高强HSS硅胶等PrePulite®系列液相色谱填料。
国际领先的微球表面键合修饰技术平台
拥有三键C18,双键C18,单键C18,三键C8,双键C8,单键C8,NH2,酰胺基Amide,已基苯基,五氟苯基PFP,二醇基,RPC18,带电荷PHS,独特T3等键合修饰技术,为生物医药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提供功能丰富的系列产品。
高效、稳定、齐全的液相色谱柱及半制备柱装柱技术平台
液相色谱柱覆盖UPLC、UHPLC、HPLC及半制备柱,拥有稳定、成熟的装柱工艺及检测,保证了MicroPulite®系列液相色谱柱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