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通常根据表面蛋白CD56和CD16的相对表达分为两类:CD56brightCD16-(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和CD56dimCD16+(细胞毒性)。其中,CD56dimCD16bright占全部NK细胞的90%,CD56brightCD16neg/dim只占约10%。
CD56bright NK细胞是强大的细胞因子生产者,除非被IL-15等促炎细胞因子启动,否则具有弱细胞毒性。相比之下,CD56dim NK细胞群可以介导感染和/或恶性细胞的系列杀伤,主要是通过含有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预先组装的细胞溶解颗粒的胞吐作用,最终诱导靶细胞凋亡。
图2. 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2]
2 NK细胞的激活和抑制信号
NK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类型,能够在早期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它们依靠“迷失自己”(missing-self)和“诱导自己”(induced-self)模式来识别靶细胞,在激活信号和抑制信号之间保持精确的平衡。这些相互作用的信号最终决定了NK细胞的激活和功能状态。
NK细胞激活信号包括细胞因子结合受体、整合素、杀伤受体(CD16、NKp40、NKp30和NKp44)、识别非自身抗原的受体(Ly49H)和其他受体(如NKp80、SLAMs、CD18、CD2和TLR3/9)。总的来说,根据配体的不同,NK细胞的激活受体至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MHC-I特异性受体、MHC-I相关受体和MHC-I非相关受体。
NK细胞抑制信号主要包括识别MHC-I的受体,如Ly49s、NKG2A和LLT1,以及一些MHC-I非相关受体。此外,MHC-I特异性抑制受体根据结构和功能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杀伤凝集素样受体(KLRs)和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s)。
3 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
肿瘤微环境(tumour microenvironmentm, TEM)高度复杂且不断发展,其可维持肿瘤生长并影响免疫逃逸和恶性肿瘤进展,除了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外,TME还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
NK细胞常见于人类肿瘤的TME,包括原发肿瘤、转移灶和肿瘤浸润淋巴结。当NK细胞被整合素、趋化因子受体和选择素招募时,它们从血液中渗出,穿过ECM和肿瘤间质,到达肿瘤床。在TME中,NK细胞通过脱颗粒、ADCC或 FASL/TRAIL诱导的凋亡消除肿瘤。此外,NK细胞还可以分泌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来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并上调其抗肿瘤反应。NK细胞的反应性往往受到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抑制因子或细胞与细胞直接相互作用的阻碍。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TME中NK细胞的丰度预示着几种癌症患者的预后更好,包括肝细胞癌(HCC)、黑色素瘤、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鳞状细胞肺癌、肺腺癌、肾细胞癌、胃癌。这种浸润不仅增强了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而且还提供了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形成适应性免疫反应。
图4. 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4]
4 NK细胞相关免疫治疗
NK细胞能够识别并与肿瘤细胞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效应器。
近年来,NK细胞相关免疫治疗的研究蓬勃发展,最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疗法、过继性NK细胞疗法、基因工程化NK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和NK细胞衔接器等方面。此外,基于NK细胞的治疗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表明它在恶性肿瘤中具有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前景。
验证数据:
· Ncr1-2A-Cre(NM-KI-190027)
图6. 流式检测Ncr1-(2A-iCre)+/-; Rosa26 tdTomato+/- 小鼠外周血和脾脏的NK细胞中tdtomato的表达。
图7. Ncr1icre/+; Rosa26tdTomato/+ 双转基因鼠,可在皮肤、肾脏、颌下唾液腺(SMG)和脑的部分细胞中表达tdTomato。
图8. Ncr1icre/+; Rosa26tdTomato/+ 小鼠各组织中tdTomato的表达情况。
· Ncr1-IRES-DTRGFP(NM-KI-190044)
图9.Ncr1-IRES-DTRGFP 杂合子MC38荷瘤小鼠和野生型MC38荷瘤小鼠不同时间点肿瘤生长情况。(数据是与CrownBio 合作完成)
图10. Ncr1-IRES-DTRGFP杂合子MC38荷瘤小鼠和野生型MC38荷瘤小鼠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NK 细胞含量。(数据是与CrownBio 合作完成)
图11. Ncr1-IRES-DTRGFP杂合子MC38荷瘤小鼠和野生型MC38荷瘤小鼠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NK 细胞含量。(数据是与CrownBio 合作完成)
· NVG-hIL15(GM-NVG-210001)
图13. 外周血来源NK细胞在NVG-hIL15小鼠中的增殖和细胞毒性。
图14. CAR-NK92细胞在NVG-hIL15小鼠体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毒性。
南模生物深耕基因编辑领域,提供全方位模式生物服务,包括基因修饰成品模型供应、个性化模型定制、饲养繁育、表型分析、药效评价等,满足不同实验室需求。
Reference:
[1]Wu SY, Fu T, Jiang YZ, Shao ZM.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 Mol Cancer. 2020;19(1):120. Published 2020 Aug 6. doi:10.1186/s12943-020-01238-x
[2]Heipertz EL, Zynda ER, Stav-Noraas TE, et al.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Off-The-Shelf" Allogeneic NK and CAR-NK Cell Therapies. Front Immunol. 2021;12:732135. Published 2021 Dec 1. doi:10.3389/fimmu.2021.732135
[3]Wolf NK, Kissiov DU, Raulet DH. Role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immunity to cancer, and applications to immunotherap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May 30]. Nat Rev Immunol. 2022;10.1038/s41577-022-00732-1. doi:10.1038/s41577-022-00732-1
[4]Ran GH, Lin YQ, Tian L, et al. Natural killer cell homing and trafficking in tissues and tumors: from biology to applicatio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7(1):205. Published 2022 Jun 29. doi:10.1038/s41392-022-01058-z
[5]Crinier A, Narni-Mancinelli E, Ugolini S, Vivier E. SnapShot: Natural Killer Cells. Cell. 2020;180(6):1280-1280.e1. doi:10.1016/j.cell.2020.02.029
[6]Abel AM, Yang C, Thakar MS, Malarkannan S. Natural Killer Cells: Development, Maturation, and Clinical Utilization. Front Immunol. 2018;9:1869. Published 2018 Aug 13. doi:10.3389/fimmu.2018.01869
[7]Maskalenko NA, Zhigarev D, Campbell KS. Harness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dispatching the first responders.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21(8):559-577. doi:10.1038/s41573-022-00413-7
[8]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