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揭开冠状病毒疾病的神秘面纱-肽-脂膜相互作用结构功能分析的应用

揭开冠状病毒疾病的神秘面纱-肽-脂膜相互作用结构功能分析的应用

浏览次数:1567 发布日期:2020-7-1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迄今为止,已有7种已知的冠状病毒会导致人体疾病,其中的4种只会导致轻型或中型疾病。在过去的20年里,其余3种冠状病毒逐渐出现在动物宿主身上,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疫情,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甚至许多死亡案例。2002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而在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被发现,并持续导致疫情偶发和局部爆发。
 
最近感染到人类的冠状病毒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它于2019年12月在中国被首次报道,随后在2020年3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全球大流行病。这种病毒导致的疾病被称为COVID-2019,也就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可导致轻微的流感样症状甚至致命的肺部疾病。
 
 
冠状病毒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病毒想要感染一个活的有机体,就必须要侵入其细胞,然后繁殖并持续感染其他宿主。病毒的类型决定哪些细胞会受到影响,冠状病毒主要攻击呼吸系统的细胞。随着SARS 和MERS 的爆发,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病毒,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些病毒是如何进入我们的细胞的,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预防方法。
 
当冠状病毒进入人体时,它们必须和宿主细胞的脂膜融合,然后才能传递他们的遗传物质。目前我们还不是很清楚融合的机制,但是已知的是,一种在结构上被归类为I 类病毒融合蛋白,并和流感病毒与艾滋病病毒在同一组的S 蛋白,会推动病毒结合并入侵细胞。S 蛋白的蛋白质剪切揭示出,是它的融合肽(FP)发起了膜融合。作为冠状病毒攻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和表征FP 是研究小组的优先任务,但是它的确切位置一直都存在争议。
 
 
重要的分析工具

研究人员用来定位冠状病毒FP 的一种技术是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EPR可以用于识别和定量固体、液体、气体、细胞和体内的顺磁性物质(自由基和过渡金属离子)。因此,EPR 是一种很普遍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从纳米金刚石到细胞膜等一系列的应用。
 
有一项研究使用EPR 技术(ELEXSYS,   Bruker)对SARS 病毒FP 的肽-脂膜相互作用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该研究模拟了从SARS冠状病毒分离出来的不同肽与合成脂膜的结合,也就是多层膜泡(MLVs)。多层膜泡通过一种特殊的,叫做自旋标记的氮氧化物被标记,它对局部环境十分敏感。使用膜序作为参数,可以从肽混合物中识别出FP,因为这会导致EPR 谱线线宽和线型的变化。使用EPR技术,研究小组可以识别并表征SARS 冠状病毒的FP。
 
之所以选择SARS 冠状病毒作为模型,是因为我们有大量可用的功能性数据。但是FP 在冠状病毒家族里广泛存在,所以此项研究的发现适用于所有的此类病毒,包括MERS 和任何在动物宿主身上爆发的新型病毒,比如新冠病毒。类似的研究继续加深我们对冠状病毒如何感染人体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实现防止这些病毒传播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Lai AL, Millet JK, Daniel S, Freed JH and Whittaker GR (2017) The SARS-CoV Fusion Peptide Forms an Extended Bipartite Fusion Platform that Perturbs Membrane Order in a Calcium-Dependent Manner, J Mol Biol, 8;429(24):3875-3892.
 
 
致谢

配图来自 David S. Goodsell, RCSB Protein Data   Bank; doi: 10.2210/rcsb_pdb/goodsell-gallery-019
配图描绘了一种刚刚进入肺部的冠状病毒,它被呼吸细胞分泌的黏液、抗体和一些小的免疫系统蛋白所包围。病毒被一层细胞膜所包围,这层膜包含促进抓附和进入细胞的S 蛋白,参与细胞内核蛋白组织的M 蛋白,以及作为细胞膜通道的E 蛋白,它参与病毒出芽并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并入病毒颗粒。其中的核蛋白包括许多与基因组RNA 结合的N 蛋白副本。
 
 
关于Bruker公司
 
布鲁克致力于支持科学家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并开发新的应用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布鲁克的高性能科技仪器以及高价值分析和诊断解决方案,让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探索生命和材料的奥秘。通过和用户的紧密合作,布鲁克致力于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并实现用户的成功。我们的业务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和药物应用、显微镜和纳米分析、工业应用、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等。
 
来源: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 58333000
E-mail:liyan.zheng@bruker.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