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可辨真伪的“文物身份证”

可辨真伪的“文物身份证”

浏览次数:1275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在2019年智博会上国家文物局展馆陈列的“文物身份证”系统吸引的参会观众纷纷驻足观看,大家都好奇科技是怎么助力文物管理工作的。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文物身份证”主要用于鉴别文物的真伪,这套系统全称叫“高光谱文物指纹数据采集系统”。

近些年文物盗窃案时有发生,或入室盗窃或以赝品替换真品。后者多发生于文物外展或者人员交接工作时,文物经常外出展览与交流,展出后回库,文物保管员很难判断退库的文物是否被更换和损坏,不能彻底解决文物被替换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文物没有技术检查手段、没有技术档案,造成了漏洞。

现在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都已意识到了文物内部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博物馆不但从组织机构上加强管理而且也强化了技术防范措施,同时在文物库区引进了大量“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等现代化设备。

高光谱成像系统可以识别人眼视觉范围外的光谱信息,能够在对文物近乎无损的情况下,辨别出库文物和返回入库的文物是否为原物。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准确测量记录藏品的光谱特征数据,为每一件藏品建立独有的光谱信息档案——文物身份证。藏品有了身份证明后,出入库文物就可以通过检测对比“文物身份证”上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无差异来确定藏品的真伪啦。出库的藏品须经高光谱成像的检测并存储其身份证明信息后方可出库。出库的藏品再返回入库时也须经高光谱成像检测,对比检测数据无误后,方可入库。

有了高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就再也不用担心“狸猫换太子”的剧情上演啦。也为解决长期困扰博物馆界的文物藏品被窃、掉包、责任纠纷等问题迈出了坚定有益的一步。

如下两图是某画家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其中一幅为别人后期临摹作品,由于临摹过于逼真,普通读者及工作人员很难通过肉眼判断两幅作品的真伪。

 
 
图A                                  图B
 
我们使用高光谱成像分析技术,通过提取两幅作品同一位置处(如绿色叶片和红色果实)颜料的光谱反射特征,由于所用颜料及绘画时间的不同导致光谱特征有明显差异,对比原始“文物身份证”参考光谱信息,即可轻而易举的辨别真伪。经分析鉴定,图A为画家原作,图B为临摹作品。
 
 
图2 原作和临摹作品光谱曲线对比
 
易科泰公司及其EcoLab光谱成像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国际先进光谱成像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推广,为您提供文博考古科研应用领域全面解决方案:
  • IQ手持式智能高光谱成像仪
  • Specim推扫式高光谱成像技术方案
  • ArtScanner定制化光谱成像扫描技术方案
  • 中/长波红外成像(MWIR/LWIR)技术方案
  • EcoLab光谱成像实验室提供检测分析与合作研究服务
 
来源: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210150760
E-mail:sales@eco-tech.com.cn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