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总量(B 族 G 族)免疫亲和柱(AFT-IAC)
1. 产品介绍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种致癌性、致突变性强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各国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T)含量均有严格限量标准。本产品将特异性黄曲霉毒素 B1、B2、G1、G2单克隆抗体交联在琼脂糖凝胶微球上, 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对样品进行净化,将黄曲霉毒素B1、B2、G1、G2特异性结合在免疫亲合柱上,其他物质流出,后经淋洗、洗脱、收集、检测等,完成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测定。
本产品柱效、回收率、最大载量等均符合国家标准: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族和G 族的测定)
GB/T 30955-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2. 用途
适用于食品(如:玉米、花生及其制品、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酒 类、乳制品等)、饲料、药材、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净化,提取,浓缩等。
3. 产品性能
性能 |
指标 |
基质 |
琼脂糖微球 |
配基 |
黄曲霉毒素 B1、B2、G1、G2单克隆抗体 |
载量 |
AFT B1≥300ng/支 |
交叉反应率 |
AFT G1≥80% |
回收率 |
≥85% |
规格 |
3ml*25 支/套 |
粒径 |
45~165μm |
上样推荐流速 |
1-2滴/秒 |
洗脱推荐流速 |
2-3秒/滴 |
工作温度 |
室温(22-25℃左右) |
储存缓冲液 |
PBS 缓冲液 |
储存温度 |
4-8℃(严禁0℃以下保存) |
有效期 |
12个月 |
4. 操作流程
①样品处理:参照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族和G 族的测定)中各法,对样品进行处理。
②净化:以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族和 G 族的测定) 为例说明(1) 柱子预处理:取出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 恢复至室温(22-25℃),将上端塞子取出,打开下端堵头,将柱内保存液流掉至高于凝胶上界面3-5mm 处,停止流液(或将免疫层析柱直接连接于20ml 注射器下)。
(2) 加样:陆续加入处理好的样品液过柱,打开下端堵头,调节流速支1-2滴/秒,弃去流出液。注:大米、玉米、小麦、花生及其制品、植物油脂:加处理好样品15ml 酱油、食醋:加处理好样品10ml(3) 大米、玉米、小麦、花生及其制品、植物油脂样品淋洗:液体彻底排净后,用10ml
蒸馏水,淋洗2次,弃掉流 出液。酱油、食醋样品淋洗:液体彻底排净后,用10mL 0.1%的吐温-20的 PBS 溶液清洗,弃掉流出液;用10ml 蒸馏水,淋洗2次,弃掉流出液。
(4) 吹干:利用真空设备(如吸耳球、注射器等),压入空气,将柱子中的水吹干。
(5) 洗脱:加入1ml 甲醇(色谱级),调节流速为2-3秒每滴,缓慢洗脱,收集全部洗脱液(即为净化后的样品)。
③检测
净化后样品可直接用 ELISA,荧光和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检测。
5. 注意事项
① 黄曲霉毒素属于致癌物,应避免于身体直接接触,操作时请注意穿戴好手套、口罩、实验服等。② 应当用5%次氯酸钠溶液对实验中接触使用过的玻璃容器进行浸泡过夜处理,避免污染。
③运输:4-25℃、常压、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