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葵花宝典:蛋白质组学发文章的四重境界

葵花宝典:蛋白质组学发文章的四重境界

浏览次数:4246 发布日期:2016-7-25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某宝典卷首曰:“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卷尾曰:“即使自宫,未必成功。”这个惨痛案例告诉我们,欲成大事必付出常人难及的巨大代价,然而最终是否成功,仍有很多因素影响,练错一招,走火入魔。临床医生做科研亦如此,白天忙临床已经是一把辛酸泪,还要晚上写文章、申课题,简直是满纸荒唐言。

倘若砸下百万经费就能发CNS,世界和平就不再是梦想,可惜隔行如隔山,纵使柳叶刀旋转跳跃不停歇,一样会落入基因测序的恶性循环;宝贵的临床样本堆积成山,如何修炼科研神功,将之化为文章的金矿?少年郎,陈博见你骨骼惊奇,请收下这部《蛋白质组研究宝典》

 

宝典总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陈博给大家强行翻译成大白话: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将影响到相关的生理功能变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是揭示疾病相关分子机制的最直接研究手段,iTRAQ技术是最常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案。


 

译文:样本+iTRAQ+WB。这是最简单粗暴但有效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套路,在临床样本中用iTRAQ找到差异蛋白,经过最基本的数据分析后,进行WB或IHC的验证,发在诸如:Proteomics、Proteome Sci、Plos One等杂志上,屡试不爽。如下例:

Fang P, Ying H, et al. Dissec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uring multistage carcinogenesi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6. (IF=2.8)

这篇文章用一台5600质谱仪做iTRAQ(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主流的高分辨率质谱是QE或5600),在样本中找到3000多种差异蛋白,并做了GO分析、聚类分析、数据统计等最基本的数据分析,最后做了IHC验证,影响因子2.8分。

此类研究周期短、花钱少、文章好发、有深挖潜力,实乃抢时间毕业、赶时间结题的神器!作为接下来一系列课题申请的前期研究,这足以打下坚实的基金申请基础。

译文:细胞+基因芯片+iTRAQ+WB+功能验证。遥想当初,很多老师意气风发砸钱做芯片,数据堆积如山,一脸懵逼。然而如今世风日下,基因芯片灌水发文章很难上5分,怎么将课题继续下去?其实芯片数据结合蛋白质组学可以玩出新花样,比如下面这篇:

Cheng DD, Yu T, et al. MiR-542-5p is a negative prognostic factor and promotes osteosarcoma tumorigenesis by targeting HUWE1. Oncotarget. 2016. (IF=5.0)

作者甚至没有临床样本,只在细胞水平通过miRNA芯片找到功能miRNA,随后干扰miRNA,做细胞水平的iTRAQ,找到了miRNA的作用靶点,并进行了WB验证,最终做了简单的功能验证,影响因子5.0分。

此外,在5分这一档上,还有个iTRAQ灌水小神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IF=5.2)。其中的蛋白质组研究套路非常简明:临床样本+iTRAQ+数据分析+WB/IHC+功能验证。对于经费紧张的老师,这是目前发5分文章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之一。




译文:临床样本+ iTRAQ + WB/IHC +功能验证+临床相关性。转化医学的轮回,就是从临床出发,再回到临床。若要将研究档次再上一层楼,从5分向10分攀登,必然要回到大量临床样本的验证中,将新发现的Biomarker的临床相关性予以证实。下面这篇文章,若能在分子机制上略加探索,分数再上一层楼绝不是问题:

 


 

Chiung HH, Chia WH,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by quantitative tissue proteomics of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Mol Cell Proteomics. 2016.(IF=5.9)

此时,发文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找到更有临床价值的Biomarker,做成诊断试剂盒,申请专利,开公司,走上人生巅峰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译文:临床样本 + iTRAQ + 蛋白质组对基因组的深度注释。第四重功法变化多端,突破10分之后,每一项研究都饱含了深思熟虑,无法简单重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只能略举一例:

 

Mertins P, Mani DR, et al. Proteogenomics connects somatic mutations to signalling in breast cancer. Nature. 2016. (IF=38.1)

(详见上期文章《蛋白组学之逆袭,深度注释基因组》)

今日华山论剑,陈博只分享神功的前四重境界,其余五重心法奥妙无穷,凶险异常,不可轻易尝试。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临床医生的万金油,想充分利用手里的临床样本?想发高档次文章?想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请通过下方邮箱或微信与陈博联系,陈博给你开小灶。



 

来源: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621-0302
E-mail:marketing@genechem.com.cn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