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课题进展到一定状态后,都会需要小鼠来开展后续实验。但面对着珍贵实验鼠鼠时,新晋铲屎官们常常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小鼠状态越来越差不说,甚至出现断种的情况。
既然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铲屎官,就该尽早做好准备。今天鼠博士就给大家讲述引进小鼠时需考虑的几大问题。建议每个新晋铲屎官都收藏一下~
明确小鼠背景:常见近交系小鼠品系有C57BL/6(毛色为黑色) 、BALB/c(毛色为白色)、FVB(毛色为白色)、ICR(毛色为白色)等
明确小鼠类型:小鼠为野生型小鼠、无菌鼠还是基因编辑小鼠,小鼠免疫系统是否健全等。
确定小鼠饲养环境:
询问小鼠来源机构(实验室/供应商)小鼠合适饲养环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CV) animal;二级,清洁级动物clean (CL) animal;三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四级,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
确认小鼠合适饲养环境后,联系动物房/动物中心询问相应等级小鼠如何引进,按照不同单位各自流程办理引入外来小鼠流程。
根据引入小鼠类型与数量,提前准备好合适的笼位数
水和食物的供应:
根据小鼠与实验需求,准备好合适的饲料与水。
饲料:常规小鼠使用常规生长繁殖饲料即可(脂肪含量为6%),其他特殊情况视情况而定。饲料需灭菌,灭菌方式可选择高温高压灭菌、辐照灭菌等。
饮用水:可使用pH2.5-3.0的酸化水、高压无菌水、纯化水等。
引进小鼠时:
确定小鼠基本信息:
了解小鼠编号标记的方法,便于准确辨认小鼠:
(1) 断趾编号法:断趾法是最常见的编号方法,根据对新生小鼠前肢 4 趾,后肢 5 趾的切断位置来进行编号。
(2) 耳标法:用专门的耳孔机在小鼠耳朵上打孔或造成缺口,或者用剪刀在耳朵边缘剪出不同的缺口进行编号。
(3) 染色法:用毛笔或棉签蘸取化学药品,在实验动物体表不同部位涂上斑点,以示不同编号。常用染液有:3–5% 的苦味酸溶液(黄色);0.5% 的中性品红溶液(红色);2% 的硝酸银溶液(咖啡色)。
检测小鼠编号、数量、性别、周龄、基因型等基本信息是否与标签相符。
观察小鼠基本情况:
稳定小鼠状态:
复核小鼠基因型
引进小鼠后:
明确目前实验需求
设计繁育策略并制定种群管理计划
向小鼠来源机构(实验室/供应商)了解小鼠繁育特征。小鼠的基本繁育信息可见下表:
繁育策略设定:根据基因小鼠的类型,参考下面方式,制定繁育笼配繁策略。
(更详细的繁育攻略,可阅读往期推文:【小鼠大学问】养小鼠你要知道的那些事(三):基因工程小鼠繁育方案)
种群管理计划制定:根据实验小鼠是被积极使用状态还是维持状态制定繁育笼数
若小鼠是被积极使用状态,尽量使目标基因型的比率保持在 1/8 (12.5%) 或更高,并且根据小鼠所需数量,结合怀孕率、 产仔数、 性别、基因偏差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笼位数。
若小鼠是维持状态,保持至少两代小鼠,每代包括两到三对姐妹兄弟的繁殖。在新一代的小鼠被证明有生育能力之前,不要淘汰任何年老繁殖对。并且需要密切监测繁育性能。除此之外,可考虑对实验所用小鼠品系进行冷冻保存,便于保存遗传特性,避免育种失败等问题发生。
小鼠繁育Tips:
根据繁育策略建立好繁育笼后,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小鼠繁育,遇到问题时可参考下表进行改善:
记录种群信息:
开始饲养小鼠后,小鼠的信息记录对于种群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在于笼卡与饲养记录表。
笼卡分为饲养笼与繁殖笼,两者包含信息见下表:
参考如下
饲养记录:
除了笼卡以外,我们还要用表格把所有的小鼠情况汇总记录下来,可以包括小鼠的编号、出生日期、代次、性别、基因型信息、亲代小鼠信息、交配日期、目前状态、体重信息等等,便于统计与管理。
小鼠基因型鉴定
小鼠基因组鉴定也是常常困扰新晋铲屎官的点,鼠博士这边的建议是,首先按照小鼠来源机构(实验室/供应商)小鼠基因型具体检测方案来执行,若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参考下表进行改进。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新晋铲屎官的你能有所帮助,不用走太多弯路!如果您还有这方面的疑问,随时欢迎您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Model Organisms Center, Inc.,简称"南模生物"),成立于2000年9月,是一家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高科技生物公司(股票代码:688265),始终以编辑基因、解码生命为己任,专注于模式生物领域,打造了以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为核心,涵盖多物种模型构建、饲养繁育、表型分析、药物临床前评价等多个技术平台,致力于为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等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