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病理组织取材及固定

病理组织取材及固定

浏览次数:816 发布日期:2022-1-26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病理技术是病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从接收样本到发放病理报告整个诊断流程的始终。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病理分析,因此高质量的病理技术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关键是组织的处理,组织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之后无论是常规HE染色还是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还是基因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组织的固定显得及其重要,良好的固定是制作一张优良病理切片的先决条件,组织固定的好坏在制片操作中无法纠正,固定是组织处理最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要固定呢?固定是在组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内的物质尽可能的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

组织固定的目的

1. 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以保持组织和细胞与正常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2. 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

3. 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4. 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

5. 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6. 经过固定的组织,能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而着色清晰,便于辨认。

病理取材基本要求

1.病理检查应分层次进行,先进行一般外观观察,后剖检观察,再进行光镜详细检查。

2.通常选择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组织,即包括病变本身及病变周围组织。

3.对照组动物相同器官取材时,选材部位应尽量一致。

4.肉眼看不到明显病变时,各实验组选取标本位置应一致。

5.所选组织应包括脏器全部层次结构或重要结构,如肾应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6.胃肠标本应将内容物冲洗掉,以免内容物影响组织固定,产生自溶。

7.所取材料应尽量保持肉眼标本的完整性,不宜过厚或过薄,一般厚3-5mm,大小为1.5~2厘米。

8.切取组织时不要挤压,使用锋利刀具,少用剪刀,勿选用被器械钳压过的部位。

9.标本取材要熟悉,尽可能快地完成整个过程,特别是易自溶的组织,如肠道、脑、腺体等。

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

1.固定必须及时。组织一经离体后,必须立即固定(在30分钟内)。

2.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根据制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是4%多聚甲醛液或10%福尔马林。

3.组织固定容器要选择大一些的,固定液的量必须大于组织体积的5—10倍以上。

4.固定液的浓度。固定液的浓度必须准确,过稀或过浓都会影响组织的形态和固定效果。

5.固定液的质量:要注意固定液的有效期。发现固定液变质,如甲醛液体产生白色沉淀,应立即更换。

6.固定的温度:过高,会加快组织的自溶和组织的过度收缩,并破坏细胞内的抗原。

7.固定的时间:新鲜标本应该剖开固定12—24小时后再取材。大标本取材后在室温下需再固定4—6小时。小标本取材后应该在室温下再固定3—4小时;如果是新鲜小标本取材,必须再固定4—8小时。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固定时间还需延长。需要做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的标本,从标本离体至组织脱水开始,总固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48小时,但也不要少于24小时(厚度2—3m)为佳。

 

       固定是病理制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组织固定不佳,会造成组织腐烂、抗原丢失,将影响切片质量,也将导致诊断困难或无法诊断,甚至影响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准确性,因此规范、合理的标本管理非常重要。

来源:北京兰博泰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179-0608
E-mail:info@bjlbts.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