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和步骤介绍
浏览次数:2075 发布日期:2024-3-12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酶联接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实验技术。
1.原理:
免疫分析是一种利用特定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发生的高选择性高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原理,对待测抗体或者抗原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下称ELISA)是免疫分析的一种,分三个部分组成:免疫识别,信号输出和数据处理。
2.步骤:
免疫识别是在聚苯乙烯制成的96孔板上包被抗体,而后利用抗体识别待测的抗原(通常是疾病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病毒,细菌等等,从复杂待测液中将抗原吸附到96孔板表面。接着用带有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荧光或放射性标记的抗体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输出识别信号。最后利用信号强度,标准样品浓度梯度等信息计算得出待测样中目标抗原的浓度。
3.分类:
根据免疫识别和信号输出方式的不同,ELISA可以分为双抗体夹心法、直接免疫竞争法和非直接免疫竞争法等等。其中双抗体夹心法在应用上最常见。

双抗体夹心法类型分为直接夹心和间接夹心。检测抗体是酶标抗体,则可称为直接夹心ELISA;检测抗体不带有标记,则还需要使用酶标二抗与检测抗体结合,这种称为间接夹心ELISA。
直接夹心又分为双抗体夹心和双抗原夹心。夹心ELISA实验需要用到配对抗体(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
3.1、原理:
将捕获抗体结合到ELISA板上,通过捕获抗体固定抗原,随后通过直接或间接ELISA的方式进行检测。在夹心ELISA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对配对抗体进行验证,确保配对抗体能同时与抗原结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2、特点:
常用于抗原测定,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优点:高灵敏、高专一性,抗原无须事先纯化。缺点:抗原一定得拥有两个以上的抗体结合部位。
3.3:双抗体夹心法步骤:
①:抗体包被 在96孔板上包被抗体。由于酶标板是由聚苯乙烯制成,其含有的苯环与抗体的氨基酸残基具有类似π-π堆积作用的引力,结合静电和疏水作用,可以将抗体吸附于其表面。然后,将未吸附的抗体用缓冲液清洗后,加入含有明胶或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封闭液以封闭酶标板上未结合抗体的部分。加入封闭液的目的,是防止其他蛋白因静电或疏水作用吸附在96孔板上,造成假阳性信号,干扰后续实验的进行。
②:免疫识别 在96孔板上包被抗体后,加入待测样,并在37°C环境下孵育一段时间,通常是1-2小时。此时酶标板上的抗体与待测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结合。此处抗体的质量是关键,好的抗体既能特异性高效地结合抗原又不受待测样中其他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成分的影响。
③:洗板 将未结合的抗原洗掉,加入该抗原所对应的识别抗体并在37°C下继续培养1-2小时,接着将未连接上抗原的抗体洗掉。
④:酶标信号输出 加入带有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标记的酶标二抗,用于和标准抗体结合。在培养30分钟后洗掉未连接的二抗,并加入显色剂显色。根据显色的结果判断抗原的浓度。一般认为,抗原浓度与显色后的发光强度呈正相关。
免疫竞争法:
以抗原竞争抗体为例,在上述免疫夹心法操作步骤的第二步加入待测抗原后,立刻加入酶标抗原,使之与待测抗原竞争识别酶标板上的抗体。当待测抗原浓度越高,能够连上酶标板上抗体的酶标抗体就越少,输出的信号就越少。这样待测样浓度与酶显色信号就呈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