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技术文章 > PCR反应引物二聚体详细阐述

PCR反应引物二聚体详细阐述

浏览次数:684 发布日期:2023-11-23 
1、引物二聚体形成的原因

引物二聚体的形成是在实时荧光定量 PCR 设计和验证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当引物对之间的部分序列存在同源性时,可形成引物二聚体。如果在 PCR 反应过程中引物退火形成二聚体,则 TaqDNA 聚合酶可延伸二聚体,形成长于原始引物的产物,它可导致循环过程中更易出现退火错误。根据长度的不同,引物也可能出现自身折叠,由此与模板形成冲突。反应的复杂性 (尤其在多重反应过程中) 可使上述不良影响发生的几率增加。

2、如何确定是否存在引物二聚体?

凝胶电泳是显示引物二聚体的一种极佳的方法。如图 1所示,引物二聚体在凝胶的底部形成扩散条带,通常位100 bp 以下。在 PCR 过程中,二聚体的形成与模板的退火及延伸之间存在竞争作用。引物二聚体通常随模板的减少而增加。单独采用凝胶电泳分析进行验证的缺点在于,其灵敏度最低仅达到纳克级,因此可能无法得出结果。凝胶电泳分析的优势是当解离曲线 (熔解曲线) 数据同时可用时,产物的大小有助于对结果进行综合解释。

图1解离曲线,又称熔解曲线,是利用双链 DNA 结合染料获得的标准反应热廊线。如果扩增具有极好的特异性,则实时荧光定量 PCR 板上每个反应孔的解离曲线将出现一个较窄的单峰。引物二聚体的荧光强度较低,呈较宽的“波形”,显示其在 70°C 左右熔解。出现此峰形和熔解温度主要是由于引物二聚体的长度较小且不确定。若对解离曲线中是否存在引物二聚体有任何疑问,可将观察的结果与 NTC(No Template Control,即无模板对照,是阴性对照)反应孔相比较,当模板不存在时,更易出现引物二聚体峰 (图 2,熔解曲线中突出显示了特异性扩增 (图2A) 和引物二聚体效应(图2B)。可利用 NTC 样本在熔解曲线中产生多余的峰(图2B) 识别出引物二聚体)。

3、如何减少或去除引物二聚体?

如果出现了引物二聚体,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反应中的引物二聚体。

(1)、首先是优化热循环条件,这主要是提高退火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两步循环 (由 95°C 变性步骤直接进入60°C 退火和延伸步骤) 有利于强效扩增,因此引物设计时设定的成功退火温度为 60°C。

(2)、可降低引物浓度,甚至采用不同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比值也有一定的帮助。大多数情况下,每条引物的理想最终浓度为 200 nM,但如有需要,可将浓度降至 60 nM。

(3)、镁的最佳浓度一般约为 3 mM。高于此浓度易形成引物二聚体。

(4)、如果未对引物形成二聚体的倾向进行评估,则应补充评估并考虑重新设计 (如有需要)。通常情况下,最好使用热启动 DNA 聚合酶,并在冰上进行反应。

(5)、在理论上,针对同一靶点应同时检测多个引物组。这实际上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因为如果这些引物中的一个能立即发挥作用,则可以减少花费在优化过程上的时间。
来源:上海邦景实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1-52960952
E-mail:3004965510@qq.com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