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打印技术中,压电喷墨生物打印适合重建薄而复杂的软组织特征。因为DOD按需打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打印速度快、高细胞活性、材料浪费低等优势。基于MicroFab喷墨技术的生物打印机可喷射≥0.1pL的微液滴,可对活的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微图案化。
随着新呼吸道病毒的爆发和肺部疾病的高死亡率,迫切需要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相关模型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药物疗效和药理学。生物打印技术是可用于制造复杂结构的3D组织模型的新兴技术之一。生物打印可以3D方式自动沉积细胞和生物材料,实现组织模型的高度控制和定制生产。生物打印组织工程可以为体外药物筛选和毒性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在生物打印技术中,压电喷墨生物打印 适合重建薄而复杂的软组织特征。这是因为按需打印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打印速度快、高细胞活性、材料浪费低等生物打印技术的优势。基于喷墨的生物打印机在其喷嘴中包括一个压电制动器,在电脉冲下在墨水腔内产生声波,以喷射典型体积为1~100pL(10-12L)的微小液滴(MicroFab喷墨技术可实现≥0.1pL的微液滴),喷墨打印的这种能力已被证明能够在2D和3D环境中以高精度和速度对活的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微图案化。
《All-Inkjet-Printed 3D Alveolar Barrier Model with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Microarchitecture》报告了一个全喷墨打印的肺泡屏障模型,功能层上皮和内皮细胞与胶原蛋白之间的基底膜。四种类型的人类肺泡细胞的高分辨率模式,即NCI-H1703(肺上皮I型细胞)、NCI-H441(肺上皮II型细胞)、HULEC-5a(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MRC5(肺成纤维细胞)以及I型胶原蛋白,通过按需喷墨打印自动高分辨率沉积肺泡细胞,能够制造出厚度达到≈10μm的三层肺泡屏障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2D细胞培养模型相比,3D结构模型更好地再现了肺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而且与肺泡细胞和胶原蛋白均匀混合的3D非结构模型相比,3D结构模型更好地再现了肺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按需应变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实现个性化、可扩展制造、尺寸和生长标准化的技术,相信这种3D肺泡屏障模型可以作为病理学和制药学应用中传统测试模型的替代方法。
肺泡屏障模型的喷墨生物打印
▲ 图1 肺泡屏障模型的制作。a)鬼笔环肽染色的人肺泡细胞系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图像。肌动蛋白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比例尺:50µm。b)制作肺泡屏障模型的喷墨打印工艺示意图。这些细胞均采用喷墨打印,逐层打印。此图像是使用BioRender创建的。
▲ 图2 优化喷墨生物打印参数。a)用直径为80μm的压电喷嘴对人体肺泡细胞进行喷墨打印的单闪光图像。比例尺:100μm。b)代表图像,8×8个细胞液滴阵列印在玻璃基板上,间距为500μm。小图:放大2×2阵列。c)每个液滴的平均细胞数32×32阵列中。
接下来,课题组检查了单个pL级液滴中的打印细胞数量,以操纵沉积在每层肺泡组织上的细胞的准确数目。为此,研究人员在玻璃基板上打印了32×32液滴的阵列,每个单元的浓度为3×106和6×106个细胞mL-1。图2b显示了具有代表性的8×8张打印细胞图像。在图2c中,每个细胞类型的平均发射细胞数量为下降。在放大的2×2阵列图像中,细胞生长介质墨水中的液滴中的细胞比胶原蛋白墨水少。在计算每个液滴上平均携带的细胞数量(图2c)时,课题组发现当细胞生长培养基墨水中的浓度为6×106个细胞mL-1时,大约一个细胞被打印在液滴中。对于稀释的胶原蛋白墨水,单个细胞的浓度为3×106个细胞mL-1,课题组根据这些条件确定每种细胞墨水的浓度,以制造分辨率高、精度高的3D肺泡模型。▲ 图3 打印后细胞生存能力测试。a)执行生存/死亡检测,以确定打印后细胞的可行性(n=3)。b)执行CCK-8检测以评估打印后7天的细胞增殖(n=3)。
喷墨生物打印系统
生物油墨以液滴形式喷射,喷墨生物打印系统(Jetlab Ⅱ; MicroFab, TX)基于压电打印技术,包括x-y电动工作台和一个高分辨率(±2μm)沿z轴移动的喷嘴。采用80μm喷口直径(MJ-ATP-01-80; Microfab)喷墨打印头。系统中的油墨储存器和喷头的温度由一个带有冷冻循环槽的集成冷却系统精心控制。与电压施加相关的参数被调整以控制液滴的大小和直线度。通过±80V的JetDrive控制器(MicroFab)给压电元件施加双极性电压波形,其上升、停顿和下降时间分别为≈10μs。将液滴速度调整到3ms-1。x-y运动平台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5mms-1和500mms-2。单元阵列和模式是从单色位图图像中打印出来的。通过控制打印液滴的数量、生物油墨的细胞浓度以及液滴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喷墨打印要打印的细胞数量。为了防止细胞在打印过程中沉淀,每隔10分钟用吸管重新悬浮载细胞的墨水。
参考文献:
[1] Kang D , Ju A P , Kim W , et al. All‐Inkjet‐Printed 3D Alveolar Barrier Model with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Microarchitecture[J]. Advanced Science, 2021.